早产儿尤其是超未成熟儿、新生儿重度窒息、呼吸衰竭和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单纯的面罩正压通气效果可能不佳,需要立即气管插管以确保气道开放、提高氧合并获得足够的通气。而新生儿气道有其独特的解剖特点,如口腔和气道较小、舌体较大、分泌物多、声门外观不典型等,使插管过程复杂化。气管插管是每一位新生儿科医生需掌握的关键技术。
1.如有羊水胎粪污染,且新生儿的呼吸、心率、肌张力受到抑制时,需要气管内吸引胎粪。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需长时间正压通气。
3.胸外按压时,气管插管有利于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更好地配合。
4.需要经气管内注入药物时,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肾上腺素等。
5.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感染、严重心肺疾病等。
在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应随时准备进行气管插管必需的器械和用品,并且能够随时组成掌握气管插管的抢救团队。
1.气管导管及导丝 上下直径一致,有刻度标示,不带气囊,内径为2.0~4.0mm等不同型号的管径的气管导管。一般选用金属或含金属材质,有一定硬度,可弯曲的导丝;导丝插入气管导管时,前端不可超过管端,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或胎龄选用不同规格型号的气管导管(表2-5)。
表 2-5 新生儿气管导管规格型号的选择
2.普通喉镜 包含镜柄和镜片,新生儿常用镜片分为3种型号:00号主要用于超低出生体重儿,0号主要用于早产儿,1号主要用于足月儿(图2-6)。确定镜片后,将镜片连接到镜柄上,检查光源是否良好。
图2-6 喉镜
可视喉镜 因新生儿的呼吸储备少和高耗氧量,要求抢救时置管要快,而且因为视线阻挡,限制了喉镜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视喉镜可以帮助受训者识别气道中的解剖结构并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可视喉镜分为以下几类:集成通道喉镜、带视频管心针的喉镜和刚性刀片喉镜。可以在产房或NICU中紧急进行,也可以在非紧急情况下进行,优点是可以显示会厌是否上抬、声门是否打开,因此可减少插管尝试的次数(图2-7)。
3.其他物品 听诊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吸引装置包括吸痰管、胎粪吸引管、脉搏氧饱和度仪等。
图2-7 可视喉镜
1.插入喉镜 选择合适的镜片,连接好,左手持喉镜。将喉镜柄夹在拇指与前3个手指间,镜片朝前。为保证喉镜不会晃动,将小指靠在新生儿颏部。最好有第二个人帮助控制头部,呈“鼻吸气”位。打开口腔,镜片沿着舌面右侧滑入,将舌推至口腔左侧,缓慢放入镜片直至其顶端达会厌软骨谷。
2.暴露声门 能正确插入气管导管的关键在于很好地暴露声门。采用一抬一压手法。轻轻抬起镜片,上抬时需将整个镜片平行于镜柄方向轻轻上提,不要以上牙槽为支点上撬,使会厌软骨抬起即可暴露声门,否则容易损伤口咽部黏膜。如不能完全暴露,操作者可以用自己的小指或由助手向下稍用力压环状软骨使气管下移,有助于暴露声门。
3.插管 插入含金属管芯的气管导管,将管端置于声门与气管隆凸之间,导管约进入声门下1cm时,退出喉镜,拔出管芯,继续将导管推至估算长度,插入深度见表2-6(也可按体重+5.5cm或6cm来估算)。连接气囊面罩或T-组合复苏器,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及大致深度,使用胶布固定在口唇周围。如果在30s内,声门未张开或未成功插入,需暂停气管插管,实施气囊面罩通气,肤色和心率改善后再次插管。
4.操作时限 整个操作要求在20s内完成。
5.胎粪吸引 羊水污染伴无活力时,需要连接胎粪吸引管进行胎粪吸引,但每次插管吸引不要超过3~5s;如未见胎粪吸出,则无须重复操作;如首次吸引见有胎粪被吸出,可进行二次吸引;如前一次插管吸引后出现心率明显减慢、患儿情况变差,则应停止吸引,先行正压通气以保证患儿氧合避免缺氧;根据恢复情况待情况稳定后再考虑是否再行胎粪吸引。
表 2-6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气管导管插入深度
检查鼻腔有无畸形、异物堵塞;选择合适的导管,不需要管芯,从一侧鼻腔插入气管导管;左手持喉镜,缓慢放入镜片直至其顶端达会厌软骨,用Magill插管钳将穿过鼻后腔的气管导管缓慢送入声门下约1cm,退出喉镜,通气,并确定深度。
经鼻腔气管插管可用于长期气管插管的患儿,有利于固定,不容易脱管,减少口腔分泌物。但缺点是需要的管径偏小,容易损伤鼻腔,插管难度大于经口气管插管,一般不用于紧急抢救。
1.声带线法 导管声带线与声带水平吻合。
2.胸骨上切迹摸管法 操作者或助手的小指尖垂直置于胸骨上切迹上,当导管在气管内前进时小指尖触摸到管端,则表示管端已达气管中点。
3.根据体重估算或计算 参照表2-6。
1.胸廓起伏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胃区无呼吸声或气过水声,无扩张。
2.呼气时导管内可见气雾。
3.心率、血氧饱和度快速上升,肤色转红,新生儿反应好转。
4.新生儿心率、氧饱和度改善不明显时,需要注意是否导管插入太深,进入右主支气管,听诊时右肺呼吸音更响,可根据呼吸音调整管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