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类会被机器人替代吗

〇王宏强 王秀霞

3世纪,中国的诸葛亮,基于木制机械机构,设计了木牛流马,标志着最早的机器人的诞生。

1928年,第一个人形机器人Eric诞生。

2017年5月,在围棋的发源地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柯洁与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展开对决,柯洁落败。至此,人类在代表智力竞争的棋类比赛上失去最后一个据点,全线溃败。

2021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双足机器人展示了后空翻等高难度跑酷动作,展现了机器人高超的运动能力,这已超越了大部分人类的运动能力……

以下是我们幻想的机器人替代人类统治地球后的人类历史。

2050年,由于人类体力上不如机器人,智力上也弱于机器人,更多的人类失去工作,生活无以为继。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口迅速缩减。

2500年,最后一个人类去世,机器人完全替代人类统治地球。

那么,这种幻想会变成现实吗?

从20世纪开始,就一直有一个声音,认为人类终将被机器人替代。毕竟我们计算能力不如机器人,智力棋类比拼也落于下乘,在体力上更是难以逾越。这一思潮不乏支持者,体现在热门的电影作品中,如《我,机器人》(I,Robot)描述了未来机器人曲解人类定义的规则(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遭受危险而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确保自己的生存),认为人类之间的战争会毁灭人类,所以机器人发起“保护人类计划”,要把人类圈养在家,严格限制人类行动。

那么人类终将会被机器人替代吗(图2-9)?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机器人。其实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且在多年的发展中,人们对于机器人的认识也是几经变化。最早的机器人是简单的可以运动的机械结构,随着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一般是指可以被自动化编程的完成一些物理功能和动作的人造机器设备。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很多地方成为我们不可替代的伙伴,比如汽车、电子器件、金属材料制造等(如图2-10)。但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必然伴随着类似工作岗位的消失,若机器人逐渐蚕食人类的工作岗位,会不会导致人类无工作可做,并最终统治地球,甚至代替人类呢?

图2-9 机器人会替代人类的构想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讨论。

首先,机器人确实已经在很多领域替代了人类。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洗衣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洗衣机器人。普普通通的它,其实将一个存在了数千年的岗位——洗衣工——基本取代了。但是,同时又创造出许多新的岗位——洗衣机制造工人、销售人员、维修工人等。大多数的情况下,机器人会代替人类做很多人类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情。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车喷涂车间的机器人,已代替人类进行汽车的喷漆工作,避免了工人在这道工序中吸入有毒致癌物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器人造福人类,善莫大焉。

图2-10 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其次,如果机器人完全代替人类,一般意义上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机器人与人和谐相处到人类完全被机器人代替的过程。就像一艘船,每年替换一块木板,数年间,所有木板都被替换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艘船变为新船了呢?同样地,如果一个人,除了头脑仍在,身体均为机器结构,他是否还是人类呢?如果只有1/2头脑呢?如果只有一个细胞呢?他是否还拥有与普通公民相同的生存权、选举权等权利呢?在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持审慎的态度。那么技术的管理如何去做?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技术教育如何开展呢?这就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管理问题、教育问题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器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而且受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接受程度等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并非一个简单的因素可以决定。

最后,机器人看似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远远比不上人类。例如,人类仅仅用了大约1.5kg的大脑就能与含有成百上千CPU和GPU的机器人相抗衡。人脑的消耗功率大约为20W,但是机器人进行与人类类似的复杂思考要消耗掉呈指数级增长的能量。例如AlphaGo下围棋要消耗掉1万多个人类大脑所需要的能量。在相同难度下,人脑消耗的能量非常小,效率高,这是机器人在数十年内难以达到的。因此,机器人的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需要向人类和动物学习。

其实人类不被机器人替代的最好途径就是努力加油、永远跑在机器人的前面。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取决于人类是否进取、拼搏、不断挑战极限、充满想象力,取决于每一个人的每一天。

作者介绍

王宏强

南方科技大学博导、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珠江人才(青年项目),深圳市孔雀人才。2015年5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开始,于哈佛SEAS/Wyss(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and Wyss Institute)做博士后研究。主要成果包括:①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攀爬机器人;②毫米尺度的超薄、长行程静电型电机;③可自由穿越水空界面的蜜蜂飞行机器人(被BBC、福布斯电台、Science News等多家媒体报道)。 LJzfPJgXIBBe2RqeqVb44yrWoUCHhysYo34cYmF9bjzqjEhiKdP3F8wHCLGNk8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