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器械、胸腔镜准备完成后,随即开始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首选的插管部位为右侧股动、静脉,其次为左侧股动、静脉。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的股动、静脉可满足插管的条件。
股动、静脉插管是心脏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操作者需要熟知插管部位的组织层次、血管走行、神经分布等解剖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另外,对细节的把控、与护士和助手的协作也是操作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相关解剖结构
股动、静脉插管的首选部位位于股三角区(图2-2-1)。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缘、缝匠肌内缘分别构成股三角的上界、外界和内界。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淋巴管由外至内并排地由此经过。股动脉、股静脉被包裹于质韧色白的股鞘中。
图2-2-1 股三角区解剖示意图
股动脉延续自腹腔内的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穿出至股三角,走行于股静脉的外侧,至股三角尖处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发出第一支较粗的分支——股深动脉。
股静脉接受下肢深、浅部位静脉血,并接受腹壁浅静脉及会阴外静脉的血液。股静脉在股三角区内伴行于股动脉,其管径一般比股动脉粗。
(二)切口选择
根据不同术者的操作习惯,切口可分为纵切口和斜切口;根据切口的部位可分为皮肤皱褶线以上和皮肤皱褶线以下。不同的切口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纵切口的优点在于其顺着血管走行,能通过相对较小的切口较充分地暴露血管,但切口缝合后略显皱缩;而对于皮下脂肪较厚或血管波动欠佳,术前体表定位困难的患者,斜切口便于寻找血管,相对较为合适、安全。
图2-2-2标记了两种常用的纵切口,标记①和标记②分别位于皮肤皱褶线以上及以下的股动脉搏动处,表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选择皮肤皱褶线以上切口时,还需标记出腹股沟韧带的体表投影,该切口对应的股动、静脉走行相对较浅、分支较少且管径较大,但靠近腹股沟韧带及腹腔,容易造成副损伤,需多加注意。而选择皮肤皱褶线以下切口,则远离腹股沟韧带和腹腔,但此处分支相对较多、血管管径相对较细,股动脉还可能走行于股静脉前方,不利于游离、插管等操作。
图2-2-2 股动、静脉插管切口的选择
(三)管道型号的选择
一般来说,患者的体重和血管管径是操作者选择管道型号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不考虑血管管径的情况下,患者体重对应的管道型号可参照表2-2-1。多数情况下,股动脉使用20Fr以下的插管已经足够。
表2-2-1 股动、静脉插管型号参照表
(四) 操作步骤
1.基础操作步骤。
(1)切开皮肤2~3cm,嘱体外循环医生给予肝素。
(2)由浅入深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白色、质韧的股鞘,再次确定股动脉搏动。
(3)钝性分离打开股鞘,充分游离暴露股动脉和股静脉,评估管径,以患者体重和血管管径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管道。
不同的术者可根据其操作习惯选择不同的切口和插管方法。
2.穿刺法插管。
(1)于股静脉缝制一道荷包,于股动脉缝制两道荷包;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whole blood,ACT)达到插管标准时即可插管。
(2)先行股静脉插管。穿刺前取来管道,预测插管置入长度:穿刺点至胸壁切口,为30~45cm。穿刺时,穿刺针与股静脉成30°角刺入股静脉,见回血后送入0.032J头硬导丝,随后拔出穿刺针,交换送入鞘管后,尖刀纵行切开扩张穿刺口(图2-2-3),随后拔出鞘管,交换送入静脉管道至合适深度。抽出管芯,连接体外循环管道。
(3)随后行股动脉插管。大致流程同上。插入穿刺针后,可见搏动性血流喷出;送入导丝时,利用食管超声可于降主动脉内发现导丝;置入管道时,助手可用拇指抵住管芯,保持管芯与管道的贴伏状态(图2-2-4),管道头端应置于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连接管道测量泵压,若泵压满意,应及时以丝线将管道固定于皮肤处,避免术中动脉管滑脱。
图2-2-3 尖刀顺着扩张鞘管切开血管壁
图2-2-4送入管道时,保持管芯与管道的贴伏状态
图2-2-5 完成股动、静脉插管
3.切开法插管(图2-2-5)。
(1)暴露股动脉时,应游离其周围的分支并结扎,保证插管时的良好术野。
(2)在股动脉插管位置的头侧缠绕丝线两圈,以无损伤阻断钳钳夹插管部位两侧的股动脉,纵向或横向切开股动脉,插入管道,松开阻断钳并缩紧缠绕在股动脉近端的丝线,连接管道,测量泵压,固定管道。
(3)股静脉插管的大致流程同上。切开静脉前需先预估管道置入长度。
(4)此方法需术前行股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血管走行,如有迂曲,建议带导丝及管芯插管。
(五)技术要点
1.为了切口能够良好愈合,股动、静脉插管的切口一般不宜跨过皮肤皱褶线。
2.术前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切口时,部分患者的搏动不明显,甚至触不到搏动,此时可应用血管超声进行定位。在游离股动、静脉时,边触摸边操作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逐层游离之后可见白色、质韧的致密结缔组织——股鞘,触摸并确定搏动后再打开股鞘,游离股动脉,如此操作可避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3.充分地暴露股动、静脉是后续操作的安全保证,利用穿刺法插管,只需游离血管的前壁,而利用切开法,则需要把整段血管游离出来。另外,良好的操作应是准确、轻柔的,以减少对股动脉的刺激(如器械触碰、电刀热传导等),避免股动脉挛缩,若股动脉发生挛缩,可喷射罂粟碱使动脉扩张。
4.穿刺法插管注意事项:①暴露股动脉后可先探查管壁有无钙化和明显的斑块。②对于股动脉位置较深或切口小的情况,预置荷包宜靠近股动脉的近端,为后续穿刺提供合适的角度;其次,椭圆形荷包大小适中,尽可能避免术后股动脉狭窄的发生。③穿刺针不宜过粗,斜面不宜过长,否则容易损伤股动脉后壁。④穿刺点应靠近荷包的下角,为后续尖刀切开扩张预留空间,且尖刀切开时应平行于长轴;若垂直于长轴,易撕裂动脉侧壁,难以止血。
5.刚开始送导丝时若无法送入或阻力增大,多由于针尖斜面过长,或垂直血管壁,导致穿刺针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管腔,送入的导丝顶住血管壁(图2-2-6 A)或磨蹭血管壁(图2-2-6 B),若不及时调整,可导致动脉局部夹层或广泛夹层。
图2-2-6 导丝进入动脉时无法送入或阻力增大
A.导丝顶住血管壁;B.导丝磨蹭血管壁。
6.选择管道型号时,应首先考虑血管管径,其次考虑患者体重。若血管管径过细,多由于:①插管位置过低或位于血管分支;②操作不当导致血管挛缩。若排除以上原因后血管管径仍无法满足体外循环流量,可考虑行双侧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