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革命的变革。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产生出来的。它比过去任何一种唯物主义哲学都更为彻底,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把它贯彻到人们所考察的知识领域的一切方面,首先是把它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方面,第一次创立了历史的唯物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及资本主义以前的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依据政治经济学中所揭露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出现,指出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由于人的主观空想,而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具备着使它必然要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力量,这就是大机器工业和无产阶级。由于发现了这些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出现的客观物质条件和阶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就使社会主义思想由先进人物的空想变为科学学说,使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知识有步骤地争取它的实现。所以,全部马克思主义包括着三个组成部分:(一)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二)政治经济学;(三)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它提供马克思主义者用以观察一切问题的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诞生在十九世纪上半期,它的故乡是德国。德国在当时,经济上比英法等国都落后,为什么竟能够成为这种最先进的革命思想的故乡呢?这是因为,当时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已获得了政权,它们都退出革命的政治舞台,只有德国成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为什么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都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而只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才会产生呢?这是因为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都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代,还没有发展起大的机器工业,因此那时也还没有出现高度集中的和有组织的近代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还不能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它在当时的革命运动中是作为资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势力而行动的。但在十九世纪初期,情形就有了根本变化,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工业在各国发展起来,而无产阶级也就随着成长起来。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已在政治上表现了独立的行动,其中主要的有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暴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的罢工运动等等。恩格斯说:“从一八三〇年起,在这两个国家里(指英国和法国——艾注),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当时关系已经非常简单化,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这三大阶级(指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艾注)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四〇——四一页)。所以,在当时,德国已经成熟了的资产阶级革命,比起以前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来,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虽然在当时是比较落后的国家,但比起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来说,在资本主义关系上是更为成熟的国家。在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来发挥它的历史作用,德国革命的实际斗争迫切要求无产阶级解决有关自己的历史作用的一系列的理论的和斗争策略的问题。这些历史条件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和它的哲学的故乡是在德国,而德国无产阶级斗争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从无产阶级的斗争中自发地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的形成,固然首先是由于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积极地参加了当时的革命的政治斗争。但作为一套完整的科学,作为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必须综合以前人类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成就并加以发展之后,才能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学术上都有着它的继承的来源,这就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这些思想来源都经过详细的批判,把其中有价值的成分加以改造和发展,这样来创立自己的完整的科学。就世界观方面来说,马克思、恩格斯所创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对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批判改造的结果。

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发展的黑格尔哲学,包含着唯心主义的体系和辩证法的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着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重性:一方面有着进步和革命的趋向,另一方面,又有着向封建贵族势力妥协的趋向。黑格尔死后,德国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益成熟起来,这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就是黑格尔学派的瓦解。它分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前者继续坚持着黑格尔哲学的保守的方面,后者着重利用了它的辩证法的因素,对德国的封建社会关系展开了思想批判。这种批判最初是集中在宗教方面的。在宗教批判的斗争中,青年黑格尔派的最激进的分子逐渐走到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道路上来,最后就出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著作,公开宣布抛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费尔巴哈的著作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它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它的进步作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但是,费尔巴哈的思想立场,还没有克服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个人没有认真注意、也没有机会参加当时的政治斗争。由于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当时德国的反动社会势力不能相容,他被迫到乡间去过隐居的生活。这使得他既不能理解一八四八年革命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也没有注意到当时自然科学的新的成就。因此他的唯物主义基本上仍然是法国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时候,连带后者的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他并没有使唯物主义发展到更高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也是属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但他们的活动不是象青年黑格尔学派中的其他人那样,仅仅局限于宗教思想批判方面,而是更进一步地对普鲁士君主专制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政治斗争。例如马克思刚离开大学,就担任《新莱茵报》的主编,写了许多政治法律批判文章,参加了当时进步政治运动。政治斗争的体验使马克思恩格斯终于离开了一般的青年黑格尔派的资产阶级立场,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个新生的最先进的革命力量,并为无产阶级创造了革命的思想武器,创造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创造了它的革命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时候,对于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以及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部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把握了它们中间的有价值的东西——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合理部分,加以改造和利用。马克思恩格斯不是简单地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照原来的样子凑合起来,而是依据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经验,依据自然科学的新的成就,利用和改造了那些合理部分,独立地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唯物主义达到了它的最高的历史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过去唯物主义哲学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贯彻到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方面,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成为系统完整的真正科学研究的工具。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根本的变革。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不是仅仅在发展程度上比过去一切哲学更高,而且在性质上和过去的哲学有根本的不同。这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并自觉地使自己成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武器。过去的哲学,总是把自己解释做“超阶级”的东西,而在实际上却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是为这个阶级服务的。过去的哲学之所以要掩盖自己的阶级面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那些哲学,除了个别的例外,都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在一切言论行动上掩盖自己的阶级面目,是剥削阶级利益所需要的。同时,过去一切哲学都是在少数人的范围内钻研的,从形式上看,好象只是一些追求“纯粹”真理的学者们所从事的专门学问,和社会各阶级的利害斗争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一切哲学是脱离广大人民的,特别是唯心主义哲学,总是在人民面前保持着一种高深莫测的面貌。这种表面现象一直到现在对于我们还有着很深的影响,使我们的许多干部特别是工农群众觉得好象哲学是一种神秘的、非常难于理解的学问,好象连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也不是他们自己所能了解的,也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这当然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看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广大人民为着消灭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的目的服务的哲学,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不需要掩盖自己的这个伟大的目的,因此也不需要掩盖自己的哲学、世界观的阶级性和人民性。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但要公开承认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人民性,而且要努力使它逐渐普及到工人阶级和人民中去,成为工人农民自己直接掌握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是能够领会而且必须领会的,是它们的战斗的思想武器。广泛地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革命工作干部,逐步地普遍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逐步地学会应用这些观点来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提高我们的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和保证更加迅速地实现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重要条件。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它以前的任何一种哲学不同的地方,除了革命阶级性人民性之外,还在于它是为我们改造世界的目的服务的一种科学研究工具。过去的哲学只是用种种方法说明世界。每一种哲学,都企图使自己成为说明世界一切事物的包罗万象的绝对体系。它们产生在科学比较不发展的时期,那时许多科学上的发现还未出现,自然界的许多方面(特别是生物学方面)的客观联系和规律性还没有被自然科学所认识。那时哲学就把自己看做“科学之上的科学”,它依靠了哲学家的主观的构想,来填补科学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的许多方面的联系和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来构成一套说明世界的包罗万象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都把主要的力量用在这种包罗万象的体系的构成方面。由于他们对于世界的许多方面的说明,都不能够依靠科学的成就,所以就在很大成分上带有主观随意的性质,每个哲学家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凭着自己的许多主观的猜想,来建立自己的体系。如果说当时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对世界的看法,还能尽量概括当前有限的科学的成就,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还给与了基本上正确的回答,那么,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的回答就是根本错误的,对于世界所做的说明就完全是颠倒了的。不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主要考虑到的只是如何从逻辑上来构成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说明世界的思想体系,而并不认真考虑在变革世界的实践中来检验这个体系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的晳学不同,它不仅仅要说明世界,而且把主要的任务放在变革世界方面,也就是要把哲学世界观作为变革世界的科学工具,并在变革世界的实践中,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来加以考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具有这样的特性,是由于它不妄自把自己当做“科学之上的科学”,不用主观的构想来代替应该由科学研究去加以揭发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联系和规律性的知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自然科学已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自然界的许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性已被科学所认识。因此就对哲学提供这样的可能条件:不必象过去的哲学那样,一定要由哲学家应用自己的主观的构想,把科学所不曾认识到的许多部门的事物联系人工地填补起来,来组织成一个仅仅说明世界的体系。科学的发展已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即只要把现有的科学成就加以概括,从已经揭发的事物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性的知识中找出它们中间的最普遍的东西,找出它们的普遍的规律,就可以把握到正确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在科学发展的这个高度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全部科学知识的成就中总结出来的,与过去一切哲学都不同的完全新型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不是所谓“科学之上的科学”,它否定那些单凭主观的幻想联系所构成的思想体系。辩证唯物主义本身就是一门研究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物质本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性的科学。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并且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说明世界。其中旧唯物主义虽然在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上是正确的,虽然力图依据科学成就来了解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但并不能完全达到目的。至于唯心主义哲学,就根本歪曲了、颠倒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只有严格地以各种科学成就作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才彻底排除了说明世界的一切主观的幻想的联系,才把握到世界发展的最普遍的客观规律,才对于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给与我们一个完全正确的拫本的了解。辩证唯物主义既然把握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客观规律,它就不仅仅能够说明世界,而且能够成为我们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工具,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工具的作用表现在哪里?主要在于它可以成为正确的科学方法论。它本身既然是总结一切科学成就所获得的关于世界一切事物的物质本质和最普遍的客观规律知识,因此它就可以替一切科学的研究方法规定出一个总的正确方向。如果我们领会了辩证唯物主义,在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善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就能够保证我们对问题的观察和解决在基本方向上不致于犯错误。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指出俄国“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选集》一三六〇页),指出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并且获得胜利,就是由于先进人物学会了用无产阶级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这里所说的“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就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为着要掌握这个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就是要领会其中所阐明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物质本质,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作为我们观察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向导,使我们有可能保证在各种工作中都能获得胜利。例如辩证唯物主义首先指明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是第二性的东西这个原则,在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必须贯彻这个原则。而贯彻的方法,就是观察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必须尽最大力量努力使我们的主观的思想意识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的发展情况,避免主观的认识和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一致。当我们自觉地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原理当做自己认识问题的总的方法,当做自己解决问题的总的向导,就有可能避免主观主义,避免重大的错误。

再说一遍,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为着要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并把它作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运用它来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帮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观察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在这个目的之下,我们的总的要求,就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使我们在观察问题的时候能够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使我们的主观认识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我们在进行研究和做实际工作的时候,保证我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实际发展情况能够求得一致。学习唯物主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会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避免认识上的主观性,力求认识和客观的一致。而要避免认识的主观性,使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实际发展情况求得一致,就必须努力做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力求避免观察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认识如果有了片面性表面性,也就免不了要发生主观性的毛病。学习辩证法的目的,正是要学会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使我们能够全面地深刻地观察周围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也就能够克服主观性的毛病。所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可分的,唯物主义的核心在于把握正确认识的基本原理,即主观和客观一致这个反映论原理,辩证法提供我们贯彻这个原理的正确方法,即全面地和深刻地分析事物、研究问题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又说:“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矛盾论》,《毛泽东选集》二八七、二八八页)。一九五五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有的人犯了右倾错误,他们的认识就有了主观性。其所以有主观性,就是由于他们只看见当时农民群众中的非本质的方面和非主流的方面,没有同时注意到更重要的本质的方面和主流的方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九五七年右派分子在诬蔑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片面地夸大了我们工作中的困难和缺点,而抹煞了更主要的东西,抹煞了我们事业中的伟大成绩这一方而,这样就使他们的一切言论都成为和客观事实完全背离的唯心主义的谬论。这也可以算是一个例子。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是分不开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统一的。辩证法只有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正确的完全的表现,唯物主义也只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要注意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这个不可分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问题是在于变革世界,而不是象旧哲学那样仅仅要说明世界。依据这个原理,我们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就必须注意使所学到的哲学观点成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行动中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也就是要力求在学习过程中使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避免教条主义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的学习方法。

有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把理论原理看做一个现成的死的公式,随便拉一些实际例子来证明这个公式。这个方法对不对呢?如果在学习某些理论原理的时候能选择适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对于我们的理论上的了解,自然是有一些帮助的。所以这个方法在学习的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应用的,但如果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主要的学习方法,那就错误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的是要做到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原理,来分析我们周围存在的实际事物,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革命问题、生产问题、思想斗争的问题等等。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有的放矢”的方法,把所学到的理论原理作为“矢”,应用它去射中实际问题的“的”。这就不是简单地用例子来证明原理,而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原理作为认识方法去分析实际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应用这样的方法,就必须对所要分析的实际事物和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收集充分的有关材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丰富的材料中去找出它们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并依据这样揭露出来的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知识来决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学习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方法。不应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就会使理论成为抽象的理论,就不可能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我们的理论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行动的指南,要学会掌握武器,必须经常加以使用,把武器挂在墙上天天加以欣赏,而不把它拿下来使用,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掌握武器。不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学辩证唯物主义,不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就不可能学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就不可能使它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也不能使我们理解它为什么是行动的指南。例如我们学习了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我们的方法就不应该是仅仅引用一些实例来证明一切事物都有矛盾这个原理,而是应该应用这个原理来分析我们思想中的矛盾问题或实际工作中的矛盾问题。或者应用它来研究我们的党的政策和决议是如何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了我们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各方面的事物矛盾。我们党的政策、决议是严格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的一切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结果,研究党的政策决议是如何应用矛盾规律来解决各方面的工作问题,对于我们的辩证法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依循着这样一些方法来学习,才能使我们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是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的指南,才使我们有可能学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这个科学的武器。

学习理论和联系实际不能机械地分为两个绝对隔离的阶段。必须领会理论,才有可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在学理论的时候,根本不要联系任何实际问题,而只能在把全部理论完全学好了以后再来联系。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学理论的时候,主要的任务自然是要深思熟虑,力求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但如果完全不联系实际,就不可能进行有内容的真正的深思熟虑,也就不可能真正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所以,在一开始学习理论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进行初步的联系。工人农民们学习哲学,有些好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凡是学得较好的,在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把自己学到的哲学原理用来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是,既了解了原理,又推动了生产和改进了工作。自然,正如初学使用武器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使用得很熟练一样,在初学哲学的时候,是不可能联系得很好的,是可能有片面性的毛病的,特别是要想一开始就能很好地解决思想中工作中生产中的较复杂的具体问题是很困难的。但我们不妨采取边学习边联系,逐步深入逐步提高的办法,因为联系实际的方法的掌握,和一切其他事情一样,都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才能搞好的。

“实际”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中包括个人的思想和工作经验,包括党的政策路线、党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内和国际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联系自己所经历的工作和思想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自己亲身的体验,应用我们所学到的理论原理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最便于使我们亲切地领会理论的内容实质,最便于锻炼自己应用哲学武器的能力,使哲学理论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所谓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就是要在所学到的理论原理指导下面来把自己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的工作中的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把自己思想中的正确的和错误的方面,加以全面的分析,从哲学上,也就是从我们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来寻求成功和失败的根源,来检查正确和错误的思想上的根本原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就能够从我们的工作经验和思想中作出最高的总结,使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提到世界观的高度,使我们从思想方法上找到避免失败和错误、保证胜利和正确的最根本的关键。

哲学上的最根本的问题,区别哲学上的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问题,即物质(客观、存在)和精神(主观、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也是检查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上的正确与错误的最根本的问题。工作上犯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要作具体分析。但从思想上来检查,归根结底是由于主观的认识和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未能求得一致,或者简单地说,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分裂。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主观主义,克服这个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要判断我们学习哲学是否学得很好,是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就要看是否能够在一定实际问题上真正克服了主观主义,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主观主义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别。反对主观主义,应该着重在反对教条主义方面,还是经验主义方面?这就要看具体情形来决定。凡是曾经做过长时期的实际工作,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缺乏读书和钻研理论的机会的老干部,他们中间的主观主义主要地就会是经验主义性质的,对于他们来说,就要着重反对经验主义,同时要附带地防备在学习过程中陷于教条主义。凡是工作经验很少,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曾读过许多书籍的人,他们中间的主观主义总常常是教条主义性质的,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哲学的主要目的就应该是克服教条主义。在反对主观主义的时候区别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很重要的。因为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经验主义在方式上不是完全一样的。对于有经验主义毛病的人,主要的方式是要他们认真读书,掌握理论原理,并引导他们利用理论原理来总结自己的经验,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出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对于有教条主义毛病的人,就要教他们首先注意研究人民的实际生活,研究实际材料,学习做实际工作,学习从事劳动生产,体验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力求避免离开实际生活单纯从事书本上的原理的抽象研究。学习哲学的时候,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从不同的方面来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斗争,是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用以教育全党,提高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纠正党员干部的错误,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根本方法——整风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了这个方法,就能保证党内工作顺利发展,保证党在革命斗争中避免重大错误,使党能够领导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最少的牺牲获得最大的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改造世界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的历史经验中得到了辉煌的明证。

一九四二年的整风运动,使党的广大干部获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教育,这是以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能够迅速获得胜利的一个思想方面的重大因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社会主义革命获得基本胜利的思想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说明党的广大干部如果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掌握了理论和实际联系、人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于客观实际的原理,如果广大干部都认识到主观主义的危害性,都学会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对于我们的革命事业会起着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历史经验说明整风的方法需要继续加以贯彻和发展,说明我们需要应用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不断地在党员、干部、知识界中和工人农民中推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教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教育,反对主观主义的教育,使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改造世界的哲学思想,日益普及到更广泛的人民中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日益成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手中所直接掌握的科学武器,这对于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对今后的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争取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斗争是非常必要的。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和整风运动,正是一九四二年的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进一步的发展和贯彻。在这个斗争中,我们一方面对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党的领导所进行的猖狂进攻给与了决定性的反击,粉碎了这时成为主要危险的修正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在我们自己的队伍内部,在党员、干部、以至于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了一次全民的整风运动,进行了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教育,进行了双反,批评了主观主义,批评了“三风”“五气”,这次运动带来了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的蓬勃高涨,带来了一九五八年的生产大跃进,推动了人民公社的出现。它再一次充分地证明了“整风运动”是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的政治思想水平最强有力的方法,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人民群众手中会变成多么伟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nZL84amI+9Hr38l2VOIXlb5BqDmisGEwbxVtr9Yck9s4nsOt70DQ/IUhzzpIk6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