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这个提纲,是在去年从事辩证唯物主义的讲课过程中陆续写成的。为着供给全国各地哲学教学工作急迫的参考需要,把这个不成熟的初稿付印了。它在事实上是一个提纲性质的简单讲稿,内容着重扼要地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必要的地方引用少数实例来帮助说明原理。哲学教学工作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时充实新的具体实际内容,在使用这个提纲的时候,应该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中国共产党的各方面的政策,党领导广大人民的历史斗争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国内国际的各项新的问题,科学界的重要成就,学习哲学的人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等等,进行必要的研究,结合着这样的研究来讲述和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各项基本原理。因此,希望使用这个提纲的同志们只把这个提铜作为工作上和学习上的参考,创造性地应用自己的思想,不要使自己的思想受提纲的束缚。

学习哲学的目的不是要死记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为着要解决世界观问题和认识方法、思想方法问题,是为着要做到真正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各项原理,善于应用这些原理来作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科学研究中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武器,使我们对各种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或思想方法既是学习哲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也可以说,认识的问题,就是哲学的中心问题。我们学习哲学,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地就是要在思想上明确地、深刻地解决这样的两个大问题:(1)什么是正确的认识?(2)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即要通过什么道路和采用什么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哲学的最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或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时候,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的东西,精神、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正确的认识,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努力使我们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情况求得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的研究回答第二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即通过什么道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的问题:认识必须自始至终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这就是保证我们不断地能够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的正确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的研究,回答了用什么方法获得正确的认识的问题。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指明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都在自己内部包含着互相对立的方面,并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相互联系而向前发展。因此,对一切问题的正确的认识方法,把分散无系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有系统的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科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分析矛盾的方法,这个方法的主要点,就是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矛盾论》)。

这些,就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问题。这个提纲的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这些问题的提出的基本顺序安排的,请读者加以注意。

研究哲学的主要任务既然是在于解决认识方法的问题,因此,在这个提纲里,我们有意识地在说明每一项原理的时候都特别着重地指出它在认识方法上的意义。通常我们讲哲学原理的时候,都要提到它的实际意义。应该说,所谓哲学原理的实际意义,就是它的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各项原理必须作为方法来加以掌握,然后它才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发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希望使用这个提纲的同志,也特别注意到每一项原理的方法方面的意义,并着重从方法方面来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联系党的政策、党的历史经验、个人的工作和思想,等等。这就是说,主要不是任意举些例子来说明原理,而是要把原理当做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们工作中和思想中存在着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根本的原则。列宁说唯物辩证法不是实例的总和,而是认识的方法,也正是指这样的意思。

已经说过,这个提纲是不成熟的初稿,其中有些原理和方法的阐述可能都是不深不透的,也可能还有许多错误,希望各地作哲学教学工作的同志以及研究哲学的同志们给予指正。

作者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日 1mRxhXSa+iOQX4z8w4cJVcpRDB+gFdbiAVD1btm4rcKnbzdoJSUoAfgARNxJ/xr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