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况: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西汉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新莽天凤五年,历经汉宣、元、成、哀、平、孺子婴及新莽七朝,是汉代思想文化转型期的关键人物。
哲学领域学术成就:
仿《周易》作《太玄经》,构建以“玄”为本体的宇宙论体系。
仿《论语》作《法言》,确立儒家道统思想。
提出“人性善恶混”的独特人性论。
文学贡献学术成就:
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甘泉赋》《羽猎赋》。
开创“解嘲”文体(《解嘲》《逐贫赋》)
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的文学理论。
语言学开创学术成就:
著《方言》十五卷,中国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
编《训纂篇》,文字学著作。
仕途经历:
40岁出蜀入长安,以《反离骚》得汉成帝赏识。
任给事黄门郎,历仕成、哀、平三朝。
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至大夫。
晚年因学生刘棻案牵连投阁自尽未遂,归隐著述。
历史评价:
班固《汉书》赞其“用心于内,不求于外”。
韩愈列为儒家道统重要一环。
司马光称“自孟子以来,未有及者”。
近人梁启超誉为“汉代第一思想家”。
精神遗产:
扬雄在谶纬盛行的时代坚持理性思考,其“白首著书”的学术坚守,与“不汲汲于富贵”的独立人格,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的典范。成都郫都区现存扬雄墓、子云亭等纪念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