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归属感与价值感: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深入洞察孩子的行为,会发现所有看似问题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其内心深处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强烈渴望。当这两种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便会通过各种行为来发出信号。

行为冰山模型

孩子的行为犹如一座冰山,我们所看到的顶嘴、拖延、哭闹等表面行为,仅仅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在水面之下,隐藏着更为关键的深层原因,即“我需要关注”的归属感需求,或者“我想证明我能行”的价值感需求。例如,孩子频繁顶嘴,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家庭中的意见和想法未得到足够重视,试图通过这种激烈方式来吸引关注,获得归属感;孩子做事拖延,或许是在面对任务时,因缺乏自信,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希望借此引起他人的帮助或认可,以满足对价值感的追求。

归属感补给法

为了满足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每天安排15 分钟的“专属时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 15 分钟里,家长需要全情陪伴孩子,放下手机等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中。无论是一起玩游戏、阅读绘本,还是简单地聊天,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长心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研究表明,坚持这种“专属时光”,能够显著降低孩子用负面行为求关注的频率达 67%,有效增强孩子的归属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价值感激活术

赋予孩子“家庭贡献者”的角色,是激活孩子价值感的重要途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承担适合自己的责任。例如,3岁的幼儿可以负责用玩具水壶浇花,这一简单任务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又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对于 12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参与制定周末计划,这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决策能力的空间,使其在为家庭贡献智慧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成长和发展。 PD9Sy5JYJMYu0aUD+HPvpoDjM0W1/Mwsba/D0zMbNqKjAOD29/3lHJksNV9wsy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