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8 个月起,幼儿的自主意识开始悄然萌芽,他们常常通过说“不要”来建立自我边界,这实际上是其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健康标志。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区别,试图通过拒绝来探索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范围。为了有效破解与幼儿之间的对抗,家长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有限选择
在与幼儿沟通时,家长应避免提出开放性问题,因为这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困惑或产生抗拒心理。相反,提供有限选择能够让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策,满足他们对自主的需求,同时又能确保事情按照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例如,在睡前准备环节,家长可以问:“先刷牙还是先换睡衣?”这样的问题给予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力,他们会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从而更愿意配合,减少对抗行为。
游戏化转移
将日常任务游戏化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例如,把“穿鞋”变成“小脚找山洞”游戏,家长可以说:“宝宝的小脚要去找山洞啦,看看哪只小脚先找到它的山洞。”通过这种充满趣味的方式,原本可能让幼儿抗拒的任务变得有趣起来,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减少与家长的对抗。
提前预告
幼儿对于时间和变化的感知较为模糊,提前预告能够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因突然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安和抗拒。使用沙漏可视化过渡时间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沙子流完我们就出门。”沙漏中的沙子缓慢流动,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看到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降低抗拒情绪。
分离焦虑的缓解
分离焦虑是 1-3岁幼儿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与亲人分离时,他们会表现出不安、哭闹等情绪。建立可预测的告别仪式是缓解分离焦虑的关键。
固定告别语:家长可以使用固定的告别语,如“妈妈下班会像太阳一样准时回来”,这种充满温暖和安全感的话语能够让孩子对家长的离开和回归有明确的预期,减少焦虑感。每次告别时重复使用相同的告别语,能够强化孩子的记忆,让他们逐渐适应分离的过程。
交接过渡物:给孩子提供最喜欢的玩偶或家庭照片等交接过渡物,能够在家长离开期间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这些物品带有家长的气味或熟悉的元素,孩子在与家长分离时可以通过抚摸、拥抱过渡物来获得安慰,缓解分离焦虑。
避免偷偷溜走:家长在离开时,应避免偷偷溜走,因为这会破坏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基础。当孩子发现家长突然消失,会感到更加不安和恐惧,加重分离焦虑。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坦诚告别,遵守承诺按时回来,逐渐建立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帮助他们克服分离焦虑。
研究显示,有规律告别仪式的孩子,分离焦虑持续时间比突然离开的情况缩短60%。这充分说明,建立可预测的告别仪式对于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与亲人的分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