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落地不是终点,进化才是目的

你很认同OKR的价值,也带领团队实践了一段时间,但效果却不太理想,可能是以下哪种情况呢?

A.扒书党。全员扒书,仅从形式上模仿OKR目标,但在思想和格局上却难以统一,写出来的OKR目标五花八门,且质量很差。

B.运动派。公司一把手发起OKR变革,公司上下开展地毯式的OKR运动。运动派开局很热闹,但很快团队热情开始冷却,全靠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HR)“催作业”,团队基本不买账。

C.结果派。能够持续实践OKR,取得突破性的业务成果,团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但结果派的领导风格没有本质变化,团队成员经常感到“心很累”,希望与失望并存。

D.进化派。领导者通过OKR落地的实践,完成自身的内在进化,以全新的方式激发团队,令团队自内而外焕发鲜活的创造力,爆发持续高涨的团队激情。进化派的团队持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以上四种情况,哪种更接近OKR应用的理想效果呢?无疑是D选项,因为团队借助OKR,完成了“由心而发”的内在进化。那么,前三种做法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比前两种停留在概念上的低质量扒书和流于形式的无效运动,“结果派”的OKR实践与业务实战相结合,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业务成果,好像很不错;但结果派的领导者只盯结果,其强管控风格导致团队被外部压力榨干,内在能量消耗殆尽,内卷 情况日趋严重。

相比之下,“进化派”由心而发,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效果。他们不仅超越了形式的束缚,进化派的团队领导者自身还完成了内在的蜕变,在激发小伙伴上发挥出卓越的领导力。团队的内在智慧被点亮,爆发持续的内在能量。这样的团队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持续的挑战时,能够持续地自我驱动、不断突破、勇于面对未知的挑战。

假如切换到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哪种更符合他的初衷呢?你会发现,无论OKR形式上的落地,还是支持团队一时的业绩达成,都无法真正满足领导人内心对OKR的期待。企业领导人真正关心的是,如何面对未知,实现突破和可持续的业绩增长。他期待用OKR帮助提升团队自驱力和自主运转能力,让团队在探索中更加精准地聚焦、高效地执行和敏捷地反应,开发出团队内在的心智生产力 。这样,企业内部才会涌现出更多创新,实现外在的新质生产力 的提升,并在时代的挑战下获得持续成功。OKR可以作为突破行业课题的利器,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

因此,形式上的OKR落地不是终点,真正发挥OKR的价值、完成组织进化才是目的!

十余年本土实践,立体认知OKR

为何有些团队无法发挥OKR真正的价值呢?因为粗浅的实践方式带来对OKR的片面认知。

《素问》有云:“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之者常一知半解,而行之者则渐悟至深。”在OKR半个世纪的辉煌历史中,无数企业运用这种轻而有效的方式,谱写出互联网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奇。

自2013年OKR传入中国以来,以华为、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众多公司,在实战中一路践行OKR。他们通过OKR激活了团队,完成了划时代的管理升级,创造了辉煌的传奇。至今,OKR在国内的实战已历经十余年的沉淀,助力大量企业披荆斩棘、开拓新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例如:

●传化集团乡村振兴项目团队在OKR的助力下,迅速锁定差异化定位,聚焦重点目标。半年内,招商运营步入正轨,获得政府、集团及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取得成果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2024年年底,该项目所打造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登上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平台。截至2024年10月,传化农创村已引进26家企业,为三个村的村集体和村民创收1370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并帮助14户困难家庭每户年增收3万余元。农创村搭建的“科创+农创”平台成果显著,不仅培育出含油量接近50%的双高宜机收油菜新种质,还成功转化了彩色油菜和多彩小番茄等科技新成果。“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实践抓住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了乡村特色产业,也让农业更好‘牵手’新质生产力。”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把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进一步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传化国际科创园项目团队通过应用OKR工具,在短期内探索出地区产业园转型的创新运营模式,吸引海归青年们来小镇创业,获得集团认可。

●蔷薇灵动在OKR的助力下,执行效能显著提升,在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中健康发展,一年内入选北京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及一系列重要行业产品目录。

●田十精材在持续的OKR辅导中硕果累累,一个季度内荣获多项行业大奖,一年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获得多家头部客户的订单。

●某知名车企的智能化战略转型、某知名银行的综合化战略转型、某材料制造业全球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转型、某代工细分市场全球龙头企业的被迫转型、某知名电商公司的超级会员项目等,都在OKR的助力下,迅速扭转困局,实现突破。

诸如此类的各领域创新突破还在继续,它们必将为经济增长贡献更多的积极力量!

而在十余年的OKR实战中,我持续探索了战略、组织、教练、引导等领域,并完成了与OKR实践的融合。今时今日,我们对OKR的理解也早已超越了概念和流程的二维认知,变得更加立体鲜活。此处,我们可以通过四重结构重新定义更加立体的OKR(见表0-1)。

表0-1 OKR的四重定义

注:①保罗·R.尼文和本·拉莫尔特在《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中,定义OKR为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

如果把OKR比喻为一颗新鲜多汁的水蜜桃,那么OKR的落地不再意味着填表格、交作业、开回顾会,而是要撕掉桃子皮、吃到蜜桃肉,即真正吃到战略成果,在业务上满载而归。此外,我们还需要在新的认知格局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不断打破认知模式的局限,打破坚硬的桃核。我们甚至要超越对结果的执着,由心而发,彰显团队的内在智慧,去滋养内在柔软的桃仁。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持续的内生能量,吃到更多鲜美的水蜜桃。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智慧不等于知识,智慧在于认识。”有效的OKR落地让我们得以更加完整、立体地认识我们所在的领域,认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认识自我、他人和团队,从而令团队智慧得以升级。这就是团队所自带的内在“心智生产力”的源头!

激发人心,管理升级的体现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告诫我们:“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我们迈进了以团队智慧制胜的新时代。因此,我们的管理也需要升级,不仅要从关注事转为关注人,更迫切的是去激发人心。

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强调的:“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我们对OKR落地的关注点,也从来不是OKR变革这项任务,而是其对人心的激发效果。

2022年5月,谷歌升级了名为GRAD(Googler Reviews and Development,谷歌员工评估与发展)的绩效评估体系,该举动在国内一度被误传为谷歌废除了OKR。当时,我与谷歌前中国区域高管叶桥春先生及谷歌在职员工多次确认,这一升级的目的之一是将流程控制最小化,让人心激发最大化。具体举措包括:将评估周期从原来的半年延长至一年,强调管理者与员工的对话反馈需要即时发生。可见,在谷歌的OKR体系进化中,激发人心是大方向,因此更强调团队领导者的个人领导力。

在国内的情况如何呢?OKR已助力众多创新公司和传统企业创新项目的成功。近年来,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提出,许多传统企业也希望借助OKR完成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呢?

我曾遇到一位对OKR应用非常自信的企业领导者,但其团队成员却在访谈中表示,OKR不可能在本团队中发挥作用。是什么影响了大家的信心呢?在工作坊中,这位领导者找到了答案:“是我平时要求太过严苛,让你们不敢提出想法。”可见,领导者自身也需要反思并转变领导模式,才能够让改变发生。

今天,团队的指挥官们仅凭借卓越的业务能力,已不足以真正获得公司的认可,他们还需要能够点亮团队的内在智慧、激发团队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其提升激励人心的个人领导力。因此,团队领导者们也需要完成自身的角色升级,从一个管控者、指挥者,升级为团队的激发者。在激活团队的OKR循环中,保持觉察、不断反思,这些行为都将加速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改变,进而撬动团队心智的不断进化。善于激发团队的领导者将以持续涌现的团队智慧,共创持续的业务成功!

“如果我们的OKR水土不服,怎么办?”

别急,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过去十余年中,前有初代本土实践者们摸着石头过河;后有更多转型升级中的企业、高新技术公司、“专精特新”团队的踊跃加入,通过知行合一的OKR实践,收获令人惊叹的成果。无数本土企业的多年试错,集体验证,蹚出了一条适合本土企业的、轻而有效的OKR落地之路。我也在十余年的亲身实践中,对OKR本土变革智慧进行了提炼。

以上这些成果得益于一套多元智慧体系的强大支撑:OKR之父——安迪·格鲁夫工程师式简单而美的思维方式、精准犀利的管理原则,构筑出本土OKR实战方法的底层框架。埃里克森教练强大的逻辑体系,让我始终坚持初心,并将成果导向、客户中心等精神贯彻到OKR教练实践中。在这套强大体系的支撑下,我多年的战略变革及客户辅导实践一再验证了OKR落地法的有效性。

“唉,老板可真是既要、又要、还要……”

公司实施了OKR,然而员工的抱怨没有停止;又或者,大家虽然口号喊得响亮,但团队的自驱力并未得到提升。怎么回事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团队在转型与创新的道路上,常常看不清未来,或者无法在未来图景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就会导致他们对实现战略缺乏信心。为了让OKR在本土公司的落地更加有效,我先提出两个小建议。

1.OKR要轻轻落地

“OKR千万别搞太重,成为我们的负担。”对管理者的心声,我无比认同。“如果太重,那就不是OKR了,因为违背了OKR简单灵活的根本原则。”OKR的最大特点就是轻而有效。做得太重,小伙伴们啃了一堆“桃子皮”才能吃到一口果肉,那就说明根本没有参透OKR的核心精神与思维精髓。我们不能因为对表面形式的过度管控,而阻碍对真正成果的追求。

2.OKR要在人心上做功

那么,OKR落地要如何做,才能真正激励人心?进而激发团队智慧,收获最大的成果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我们需要在人心上做功,让新战略的火种扎根人心、点亮人心,并在精微之处撬动,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一家知名车企的集团副总的评价:“在智能化战略转型中,OKR工作坊让大家看见了未来,大家才会更相信未来!”

传化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滕飞则这样反馈:“OKR项目帮助创新团队消除了精神内耗 ,让大家在探索中拼搏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整个团队和组织管理带来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和不同的感知度。”

在精微之处撬动小伙伴们内心的转变,是OKR发挥作用的关键!尤其在复杂的系统中,我们更要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运用鲜活的实战智慧,巧妙地融合各种技术,看清楚“往哪儿撬”,并精准地去“轻轻地撬”,才能够轻松玩转OKR,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有时会安排高管充当火炬手,以深入人心的方式,用战略转型或创新项目的火种点亮每位伙伴心中的意义感。而我则运用教练技术与引导技术,来护持整个空间,将OKR精神与战略、组织和人心融为一体,引导团队成员彼此点亮。

那么,你打算如何开展OKR的实战过程,真正做到激励人心呢?

三套系统升级,吃到时代红利

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如何应对时代带来的种种挑战,那么你可以通过有效的OKR落地,来激活团队、达成业务与战略成果的目标,并不断打破团队原有认知模式的局限、点燃团队本自具足的内在智慧火种。

在OKR落地过程中,你需要特别关注三套组织系统的升级(思维上的软系统、机制上的硬系统和团队的心智系统),进而实现集体的管理升级,让管理不再复杂,让创新奇迹不断变为现实!如图0-1所示。

图0-1 在OKR落地中实现管理升级

思维上的软系统升级 ,即正确的MOKR思考框架与灵活的各层架构;

机制上的硬系统升级 ,即轻便合理的OKR运作机制与成果导向的激励机制;

团队的心智系统升级 ,即领导者的内在转变与团队内在智慧的进化。

阅读本书,可以作为你启动管理升级的第一步!希望助力你,吃到组织进化的时代红利与团队智慧的时代红利,提升团队内在的心智生长力与外在的新质生产力,完成划时代的伟大升级!

团队领导者们,还可以将本书作为OKR实战中反复翻阅查找的实操宝典,借助本书快速转化OKR应用的业务成果,实现自我领导力的升级,撬动整个团队的持续进化!

人力资源部,则可以为公司管理层配备本书,并匹配线下工作坊,快速赋能团队领导者们有效落地OKR。让领导者们通过身体力行,建立起轻而有效的OKR落地机制,帮助企业完成关键时期的组织变革。

写在最后

还想跟你分享一点我对“持续践行OKR”的感受:从事业角度,持续践行OKR能够赋能团队,收获持续成功的业绩成果,也能使领导者自身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有效。更重要的是,从人的角度,持续践行OKR可以让每位小伙伴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显现出本自具足的内在智慧,而这必将极大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幸福感,进而为领导者本人带来内心的滋养与充盈的内在幸福感。当我们从做事回归到做真正的自己,我们就开始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这才是对我们珍贵生命的最大照见!

不断认识自己、做回自己,是一段持续探索的旅程。在这最好的时代,让我们从这本书开始,一起体验成为自己、成为光的过程! 0V9KO6Qxe/cCnJtZ6z47+HzcAOknVBQyhg+FF7RQgnglSTMA1j5mzqeC80PqUB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