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PUA不是一种说服技巧,那PUA究竟是什么呢?
PUA的核心在于通过操控心理、左右情绪和控制精神来操纵受影响者,使用各种技巧让受影响者感到困惑、依赖或无助,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屈从于操控者的意识,按照操控者的意图行动。
之所以要反PUA,是因为PUA是有害的,甚至可以说它是有“毒”的。
PUA是一种带着恶意的精神控制。
自主选择是人类基本权利之一,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进行情感表达的自由,而PUA不尊重人的平等,试图剥夺受影响者本该拥有的权利。
在PUA中,受影响者的感受、需求和期望被彻底边缘化,其情感表达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拒绝的权利等个人权益都被忽视。
操控者将受影响者视为实现其个人目标的“工具”,而非拥有平等权利的个体。
在PUA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操控者往往会将受影响者置于一个充满焦虑、恐惧和自我怀疑的环境中。
通过PUA施加的情感压力,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虐待。 它通过剥夺受影响者表达真实感受的自由,将他们置于一种持续的情感压力下,导致受影响者感到被动和无助。
操控者对受影响者的情感需求漠不关心,甚至将这些需求用作操控的工具,这种行为是对他人感受的漠视。
除情感上的虐待外,操控者有时候还对受影响者进行人格的侮辱。在PUA时,操控者实际上是在贬低受影响者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甚至贬低或否定受影响者的各个方面。
PUA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实现操控者的目的。
受影响者在这种不平等的人际交往中,要付出时间、金钱或情感。受影响者的损失可能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受到负面影响上。
PUA造成的精神上的伤害远比物质损失更严重,受影响者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从这种深度的心理创伤中走出来。
除以上3点之外, PUA还有非常强的隐蔽性,难以被人们发现。
在PUA中,操控者可能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表现得异常亲切、体贴和真挚。操控者利用社会道德或文化常规做伪装,使受影响者及旁观者难以辨识其真实意图。
操控者深谙人性的弱点,如人对认同、爱慕、安全感的渴望,以及对恐惧、羞耻和罪恶感的排斥等。他们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控制情绪,制造一种让受影响者难以抗拒的心理状态。这种对情感的精准把握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往往是隐蔽的。
PUA有时候是逐步实施的,开始可能仅是做出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操控者会一步一步侵蚀受影响者的思想。
总之,PUA是一种基于自私和操控的行为模式,它不尊重他人权益,忽视他人感受,损害他人利益,同时又难以被察觉。识别和反制PUA行为,建立基于平等的人际交互模式,是尊重别人,更是珍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