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PUA不就是一种说服技巧吗?
本来我的想法是A,我想做B,被PUA之后,我的想法变成了C,我去做了D。
这不是跟说服带来的效果一样吗?我只是被说服了而已,生活中不是处处存在着说服吗?
有些教人如何恋爱的培训,会把PUA说成是一种增强社交能力的技巧,说这个技巧有说服的效果。
也有人在说着PUA的话,做着PUA的事,被识破后,辩称自己只是在尝试说服对方。
要判断PUA到底属不属于一种说服技巧,那要看如何定义说服。本书对说服的定义皆指善意的说服。可以肯定的是,PUA不属于善意的说服,所以我认为PUA不是说服技巧。
说服和PUA的动机不同。
说服的动机通常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说服会考虑双方的利益,尊重人的自主性,可能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有逻辑的、带情感的或正面激励的共同作用,鼓励人们基于信息和共鸣进行决策,接受某种观点或采取特定行动。
在说服的过程中,双方都能获益或达成共识。说得直白一点,说服追求的是:我好,你也好,大家都好。
某环保组织试图说服公众减少使用塑料袋,其不仅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考虑到了公众和环境利益。其会通过提供科学研究、统计数据和逻辑分析等材料,强调减少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长远益处。
环保组织为了说服公众减少使用塑料袋,会使用情感共鸣的方式作为说服的工具。比如通过展示野生动物受到塑料污染影响的真实案例来触动人们心弦,当人们看到鲸或海豚因胃里的塑料垃圾而死亡时,内心会有感触。
环保组织同时也会使用正面激励来增强说服效果,如强调个人采取行动对环保贡献的重要性。
环保组织通过鼓励人们基于全面的信息和内心的共鸣做出决定,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说服公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目的。
而PUA的动机往往是单方面的,主要体现操控者自己的利益。
操控者通常不会顾及受影响者的需求和感受,不考虑受影响者的利益,不在乎受影响者的损失,不关心PUA对受影响者带来的负面后果。
多数情况下,PUA的目的或结果正是受影响者受损,而操控者获益。说得直白一点,PUA操控者追求的是:我好,至于你好不好,我根本不关心。
部分销售员可能会利用PUA策略,通过操纵潜在顾客的情感,让顾客购买他们根本不需要或超出预算的产品。
销售员可能通过唠家常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其针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对话策略。比如他们对儿女在外的老人直接亲密称呼叔叔阿姨,以此建立与顾客间的信任,然后利用这种信任,讲述个人的悲惨经历,诱导顾客出于同情购买产品。
或者,销售员可能夸大产品的功能或稀缺性,制造紧迫感,让顾客担心错失购买机会。
有时候,销售员甚至利用顾客的内疚感,暗示不购买将会对销售员个人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策略虽然可能在短期内促成销售,但却是建立在心理操纵的基础上的,并没有考虑顾客的实际需求,可能导致顾客日后感到后悔和不满。
说服和PUA的手段不同。
说服通常会采用开放、透明的沟通方式,其信息、情感和表达都是真实的、积极的,说服方会尊重对方的自主权,允许对方基于完整信息做出决定。
某公共健康专家试图说服公众接种某种疫苗。他通过组织公开讲座、发布研究报告和数据来支持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强调其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益处。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解释疫苗的工作原理,疫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及为何群体免疫对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同时,专家也真诚地表达对公众健康的关心,鼓励提问,以积极的互动方式解答疑虑。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被赋予了基于真实、完整和准确信息做出自主决定的权利。
PUA往往依赖于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操控者不惜隐瞒真相、夸大事实,不注重受影响者的自主决策权,而是通过情绪操控使受影响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与其说PUA属于一种说服技巧,不如说PUA更像是一种诈骗手段。
某男生看起来成熟、有魅力又感性,常在朋友圈发自己的房子、车子、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钱又“有闲”的“成功人士”。
该男生主动与某女生搭讪,两人聊到一起,很投缘。他根据女生告诉自己的感情经历,虚构自己在情感上的过往,让女生感觉遇到了知己,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错觉。
之后,该男生开始强调他对女生的真挚感情,并直言在遇到女生前从未真正爱过别人。
当女生质疑他们关系的发展速度时,他会利用之前建立的信任,暗示如果女生真的在乎他,就不该有这样的疑问。
他许诺女生未来会有美好生活。有时他会故意显得脆弱,利用女生的同情心,说只有女生能给他带来幸福。
连续几个月,他每天与女生互寄温存到很晚,让女生感受到了无比的爱与关怀。
有一天,他说自己急需一大笔钱周转,希望女生能借自己一些。
女生把所有存款转给他后,他便消失了。
说服和PUA在对受影响者的尊重和自主权的态度方面不同。
在说服中,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彼此相互理解,被说服者享有说明观点、讨论或反驳的权利,拥有提出意见和做出决策的自由。
一位妈妈为了说服孩子不要熬夜,查阅了很多科学资料,用事实向孩子列举熬夜的危害。孩子反驳说自己熬夜是为了学习。
之后,妈妈和孩子一起记录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分配,一起讨论哪些时间是可以重新分配和利用的,哪些活动是可以提高效率的。后来他们发现,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吃完饭都要连续看2小时的电视,然后才开始写作业。
妈妈和孩子商量,休闲娱乐是可以的,但要适度,如果减少1小时看电视的时间,孩子晚上就不需要熬夜了,可以从每天减少10分钟做起,逐步做出改变。
孩子听取了妈妈的建议,尝试逐渐调整作息。
PUA是以实现操控者的目标为首要任务,操控者常常通过各种手段,忽视或侵犯受影响者个体的自尊甚至自由,不惜损害受影响者的心理健康。
职场中,上级找到下级,希望下级承接一个预期收益很低的项目。
上级知道下级不想接受,但谈话时,暗示如果下级不接受这个项目,可能对下级在公司的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下级表达对这个项目完成条件的疑虑后,上级并没有表示理解或给下级提供一些支持与帮助,而是拿出执行力、敬业度、忠诚度这样的词语来搪塞下级,并对其施加压力。
下级为了满足上级的期望,被迫接受了一个自己不愿意接受的项目。
总之,PUA不是说服。说服是一种双方都可能从中获益的健康沟通形式,它是基于信息共享、相互尊重和理性讨论进行的;而PUA则是一种以操控者的利益为中心,通过操纵和控制手段来实现其个人需求的策略。
说服要考虑被说服人的利益,对被说服人是有利的,而PUA只考虑操控者的利益,只保证为操控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