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上网瞎逛,一不小心赶上了夏朝人的吃饭时间,碰巧偶遇一位夏朝小妹正在用陶鬲(lì)煮粥。小妹见客登门,略显害羞,但仍招呼我一起吃饭。今日做的是稻粥,平日常吃粟粥和黍粥,虽然园子里的韭菜刚被收过一茬,但有从野外采来的菫(jǐn,旱芹)和荼(tú,苦菜)也不错。
夏至商代的彩绘陶鬲
陶鬲为先秦时期的一种炊器,可煮粥
粥
中国最早的主食之一
对于饥肠辘辘的胃,即使只有少许野菜作为搭配,碳水仍然带来了原始简单的满足。早在《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可见,喝粥才是夏朝百姓的生存之道。至于“干饭”,那都是“王者”的事,毕竟人家家里还有余粮来酿酒。
夏代的灰陶绳纹甗(yǎn)
31
被后世尊为“酿酒始祖”的杜康是夏朝的国君,传闻他就是用吃不完的粮食偶然间造出秫(shú)酒的。不过在《战国策》等书的记录中,仪狄才是那个传说中最早酿酒的人——“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然而仪狄并没有因为进献美酒而受到奖赏,反而被大禹疏远了,理由是“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夏代的陶盉(hé)
31
夏代的陶觚(gū)
觚是古代饮酒的器具
大禹的话一语成谶。夏朝最后一位君王桀整日与宠妃妺(mò)喜饮酒作乐,觚不离手、盉不离席,无有休时。据说酒池修建得可以行船,在饮食方面甚至出现了“南海之荤、北海之盐、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战国尸佼《尸子》),普天之下的稀罕美食不管在哪里,都要搜罗来吃。夏桀极度骄奢淫逸,引起百姓不满,其王朝终被商朝取而代之。
“到商朝还不如这会儿呢!”突然一声嘟囔传来,原来是粮食中的“粟”在为自己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