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秋,英军少校布莱克摩尔率领的探险队( 见史料1 )抵达尼雅遗址。1931年斯坦因最后一次来到此处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探险队的探路者鲁伯特·博尔顿先用步话机跟布莱克摩尔讲述了他对遗址的印象,之后布莱克摩尔自己也见到了遗址。与史料8所载1901年斯坦因第一次来时的情形相比,尼雅遗址有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化?是什么让布莱克摩尔觉得很不寻常?
“查尔斯,我是鲁伯特。完毕。”博尔顿的声音突然从我的步话机里传了出来。
“收到,请讲。”
“我走进了一座房子。其实不是一座房子,而是天杀的一大片住宅。”
“没跟上你说的,再说一遍。完毕。”
“我发现了三座房子,房子!”他说,强调着最后那个词……
“鲁伯特,能不能具体说说?”我问道。
他描述了自己如何与卡洛琳在队伍前面带路,以及爬上沙丘之前是如何从一座长着柽柳的高高的小丘旁边绕过去的。他爬到最高处后向北望去,注意到了一个碗形谷地。谷地的外侧是沙丘,中间有一处平顶高地,表面竖着许多木头。在沙漠里,鲁伯特从没见过这种东西,因此改变了方向,多走一段路去看看这个本来要绕过的谷地。
“就那儿。不只有木桩,还有墙壁和散落各处的陶片……”
第一座房子建在一座约6米高、经历了几个世纪风蚀的黄土堆上,和鲁伯特描述的一模一样。中国队员进帐篷休息了。我独自站在竞技场一样的谷地里,马克在我身后拍着纪录片。我几乎是一口气爬上了黄土堆,小心躲着到处都是的海量陶片和骨头,最终来到了建筑遗迹跟前。
房子的构造非常清晰,四角立着大木柱,大木柱之间是10厘米见方的小木柱。小柱子之间系着斜纹藤编墙,墙还剩约50厘米高,保存完好。整个建筑12米长、6米宽,有三个房间。屋顶早已不见。最北边可能是一个院子,中间有一个大桑树桩。房子地基是用约15厘米见方的长木条铺成的,每60厘米刻有凹槽,可以和墙上的木立柱榫接。其工艺质量让我吃惊,榫接部分像是用现代工具做出来的。
斯坦因发掘了这里的主要遗址,并将其年代定在3世纪。站在一座可能在3世纪之前一直有人居住的房子里,那一刻的骄傲和欣喜无可取代。在兴盛于罗马帝国时代的文明遗迹中捡拾桃核、把玩绿珠和陶片让人感到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