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国家的道理,以养育百姓为根本;养育百姓的方法,以从事农业生产为首要任务。大概人生活所依赖的,只有五谷粮食和布帛衣物,所以多次颁布条规,鼓励百姓重视农业(根本)抑制商业(末业)、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然而听说各地的民众中,懂得从事农业生产、勤劳地致力于耕种和蚕桑之事的人不是没有,但那些做事敷衍、没有充分利用土地生产能力的人,以及游手好闲、懒惰懈怠而荒废了本业的人,也有很多。
从今以后,希望社长劝导同社的民众经常阅读有关农业和蚕桑生产的书籍,做父兄的带领自己的子弟,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主户督促自己的佃农,趁着合适的时节进行深耕细作均匀播种,频繁且仔细地进行锄草和松土,种植稻谷和麦子,这是最好的打算。如果当地的风土条件不适合(种植某些作物),雨水延迟降临,适合晚些时候种植其他田地的瓜类和蔬菜,也可以一起努力进行补种,还更应该种植麻类作物以便用来纺纱织布。
蚕桑生产这件事,从收取蚕种、在河中浴种、让蚕蛾孵化、喂养蚕宝宝一直到结成蚕茧、缫丝,都应当详细参考农业书籍中所记载的老农留下来的方法,遵照并施行,一家之主带领全家的男女老少,劝勉大家用心用力地去做,这四十天的时间关系到一年的生计。如果妇女有空闲时间,在三伏天里就可以织绢并进行浸染等处理,效果胜过其他月份。
像这样,对上可以缴纳赋税,对下可以使一家人吃饱穿暖。如果有了积蓄,即使遇到灾荒之年,也能避免遭受饥饿寒冷的忧患了。
夫治国之道,养民为本;养民之术,务农为先。盖人生所资,惟在五谷布帛,所以累奉条画,劝民敦本抑末、勤修农业者,以此故也。然闻所在民众通晓务农、勤力耕桑者不为无人,其苟且之徒未尽地利,游惰之辈荒废本业者,亦多有之。今后仰社长劝社众常观农桑之书,父兄率其子弟,主户督其田客,趁时深耕匀种,频并锄耨,植禾艺麦,最为上计。或风土不宜,雨泽迟降,合晚种杂田瓜菜者,亦可并力补种,更宜种麻以备纺绩。蚕桑之事,自收种浴川生蛾喂饲以至成茧缲丝,皆当详考农书所载老农遗法,遵而行之,家长率一家男女劝用心用力,四十日间干系一年生计。若妇人得闲,伏中便可织绢沉蜜,胜似余月。如此上可以办纳差税,下可以一家温饱。苟有蓄积,虽遇凶年,亦免饥寒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