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好朋友和我绝交了,怎么办?

你害怕失去友情吗?如果有一天你和好朋友吵架,甚至绝交了,你用尽一切手段都无法挽回这份友谊,该怎么办呢?这次,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友情的第二个秘密。

你觉得,友情是一种“物品”吗?比如像一个铅笔盒、一张桌子之类的“物品”?——当然不是啦,友情不是“物品”,它是一种人际关系,看不见也摸不着。

说得没错。可是我们平时会说:我“得到”了一份友情,我不想“失去”一个朋友。“得到”和“失去”这两个词是用在物品上的呀,描述的是物品的私有产权。比如我在路边看见一只小猫,我很喜欢它,我站在那看它、蹲下来逗它玩,这些都不叫我“得到”了这只猫。只有我把这只猫拿在手里,抱回家,给它洗了澡,脖子上挂上铃铛,有人要碰它的时候,我说:“不行!这是我家的猫,你不许随便动!”这个时候我才认为“得到”了这只猫。因为这只猫现在变成我的私人物品了。

很多人也是这么看待友情的。当我们习惯说“得到”和“失去”一份友情时,我们其实是把友情当成了一件物品,我们想要拥有的是这件物品的私有产权。于是我们就会得出一些荒诞的结论。比如有的人会认为,友谊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别人不能碰。我的朋友如果不找我玩了,跟别人玩,我就应该生气。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对朋友说:“你凭什么找别人玩?”可是咱们都知道,在社交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独立的,谁也不能干涉谁。为什么一到朋友这里,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干涉朋友的自由呢?因为我们下意识里把友谊当成了私人物品。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回答开头的问题了:如果朋友和我吵架,甚至绝交,我用了一切手段都无法挽回友情,该怎么办呢?

那就不挽回呗。如果我们拥有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期待永远拥有它。比如我的铅笔盒要是丢了,我当然可以着急,因为它本来就应该是我的。但既然友情不是我的私人物品,那我凭什么要求自己能永远拥有一段友情呢?

在人生最早的阶段,我们交往最多的人不是朋友,而是长辈,是爸爸妈妈、学校里的老师。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跟哪个长辈在一起。无论这个长辈是谁,我们都必须让他喜欢我们。所以我们小时候容易养成“尽量讨好所有人”的习惯。时间长了,我们在潜意识里或许会认为,如果有人不喜欢我们,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做错了。我们要自己反省,然后加倍努力地去讨好。

但这个想法是错的,尤其不能用在友情上。我们既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我们可以选择迁就朋友、维护友情,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做。所以中国古人理想的人际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淡得像水一样,而不是你拉扯着我,我拉扯着你。

这就是关于友情的第二个秘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实现一个个目标,完成了就叫“成功”,完不成就叫“失败”。但是友情的世界不是这个样子。友情的世界好像一片巨大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是漂在大海上的一艘小船,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左右船的位置。我们愿意和自己喜欢的船靠近,去和船上的人说说话、拉拉手。但是偏偏有些船会越漂越远,我们也没法控制。有的时候一股大浪打来,会打乱所有船的位置,把我们打到另一个陌生的海域。就好比我们每次从学校毕业,都会和之前的朋友渐行渐远。但是新的海域也带来了新的期待,有的船离远了,又会有别的船靠过来。

在这个世界里,不存在“拥有”和“失去”的概念,也没有“成功”和“失败”。我们不需要努力划船,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船上竖起一杆大旗,让喜欢我们的船能远远地看到。这杆大旗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上一篇说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善良、理性、宽容、能平等对待别人的人。这就是我们在友情的大海里最好的样子。 MKx3EZRwLsKW/+n+Y+8qlB5L6GCMItFR1WQRPw2GuAM6OpWZTYIXZoTpnKwHlkf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