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黑土地保护的法治体系构建

(一)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黑土地保护法治化

在为切实推动我国黑土资源保护中,习近平法治思想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提炼升华的重大理论成果,更是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思想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着力抓好以下工作: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运用法治手段开展国际斗争,加强法治理论宣传。” 维护粮食安全,保护黑土资源迫切需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黑土地法治领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土地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指出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黑土保护是大事,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资源,要将黑土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在推动黑土地保护立法进程中,“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黑土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坚持利用‘小快灵’立法,突出立法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重点保护黑土耕地,推动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动了我国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的推进,使相关保护法案不断优化落地,最终实现平稳运行。

(二) 黑土地保护立法

1.国家层面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有效保护黑土地宝贵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草案) 》 (以下简称《草案》)在2021年12月正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审议。《草案》的目的是“保护宝贵、珍惜的黑土地资源,稳步恢复提升黑土地的基础地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黑土地保护范围,强调国家粮食安全中黑土的保障作用。提升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加强黑土地保护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依靠基层农民组织及相关制度、细化法律方面责任、增强针对性和加大违法违纪处罚力度。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于2022年8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案明确提出保护东北四省区范围内的黑土耕地,统筹制定东北四省区的黑土保护政策,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地方规划必须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库之一,拥有近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产出,其粮食高品质、高商品化的特点是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条件。所以,黑土地保护法首条就表明意图,即“为保护黑土资源,恢复提升黑土地力,促进资源可持续,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从具体政策落实维度分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妥善解决好黑土地的保护与开发问题,难题在于耕地,既要保护黑土地,同时又要让保护者不吃亏、收益增加,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是黑土地保护的重要保障。” 强化黑土保护政策的实施,压实主体责任,构建监督闭环机制,形成多方合力效应。

2.地方层面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为确保地方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使黑土资源具备有力保障,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较快、平稳发展,2015年农业部启动了第一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2018年启动第二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同年吉林省制定《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首部关于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出台,细化了黑土保护的工作内容,保障了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黑龙江省于2021年12月出台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进一步推进地方黑土地保护法治化进程。随着《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的正式出台,黑土地保护规划的顶层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吉林省、黑龙江省两项地方性条例的出台和执行,为我国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基层经验支撑,并使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提高了地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成效。

(三) 黑土地保护法治实施情况

黑土地保护法治建设过程中的执法情况。针对自然资源确立的法律法规,都是为进一步解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过程虽是重点,但执法更是难点。为增强保护黑土区的执法力度,2022年7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的通知》,该通知不仅确认了执法对象等重要内容,更提出明确要求:“东北四省(区)内的自然资源厅要进一步对黑土耕地开展调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特殊控制,严控建设项目占用,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加强保护监督执法,严格落实保护责任等六方面内容。”

黑土地保护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司法情况。202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公布了黑土地保护典型案例,这一举动体现了司法保护黑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决心。最高人民检察院还提出具体要求,即“各级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能动履行职能,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法律监督理念,督促和支持行政机关履行黑土地保护法定职责,严惩破坏黑土地环境资源的各类犯罪,加大采挖、运输、加工、贩卖黑土资源非法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黑土地司法保护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司法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资源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推进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严厉打击非法盗采、非法占用黑土耕地等破坏黑土资源犯罪的行为。

(四) 黑土地保护法治体系的完善

地方党内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黑土地保护的领导责任制。黑土地的空间分布具有地方性特点,地方党委和政府在黑土地保护中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目前,各主要黑土区相继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但要深入落实完善地方黑土地保护法治体系建设,还需要从党内法规建设入手。从现实实践来看,地方“关键少数”重不重视黑土地保护,对保护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地方党内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领导人员对黑土地保护职责,对于完善我国黑土地保护法治体系意义重大。

完善法治监督。在持续完善黑土地保护监督工作方面时,充分合理运用黑土地保护法和有关规划、实施方案设定的保护目标,会同有关地方部门和科研单位,共同完善黑土地资源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夯实长期跟踪监测黑土地质量工作,建立健全黑土区耕地质量法治建设体系,合理利用法治监督体系,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持续监督评价黑土地保护工作,确保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工作落在实处。

执法司法机制创新。在执法司法机制创新方面,要积极推进黑土保护执法司法机制创新,形成协同治理的新局面。黑土地保护法治体系的运行离不开公检法的相互支持,多方联合共同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的违法乱纪行为,形成抗法高压的良好态势。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政机关的协同联动,促进环境执法与司法顺畅衔接配合,打通保护黑土地资源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协作共治机制,形成黑土资源保护的凝聚力。 l9VHfL902dTqRY/5uT7jJFPtZ/UgpujcpOeTMYd25+kMRrEPqixx1RsWluVQTF8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