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小结:结构主义的回归与现代化理论的未来

经济发展与民主之间的关系经过六十多年的争论至今仍然显得扑朔迷离,两者的正向相关关系被大样本统计模型反复证明,同时,有着大量的证据表明两者关系的不确定性,而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所采纳的结构主义分析路径在经过鼎盛、衰落之后,又迎来了当下的回归。 关注体制变迁的比较政治学者们或许根本无法回避政治体系的社会经济基础这一核心视角,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他们总要回到李普塞特的原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年李普塞特近乎武断的乐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建构的这一学术框架似乎蕴含着无限的学术潜力可供后来者源源不断地挖掘。人们对中产阶级、民主价值、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治合法性、阶级分化、社会资本等比较政治学核心议题的思考都离不开李普塞特的基本视角。而现代化理论所采纳的结构主义路径看似老套,但这一路径不但不像看上去那般与理性主义、文化视角、路径依赖、政治代理人理论等路径冲突,而且在经过了学者们若干年的学术反思后不断被挖掘出新的理论潜力,在解释政治体系的变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趋势遭到冲击、各国选举政治中“黑天鹅”现象频出的当下,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这一议题再次变得异常重要,全球最新的政治动向仍然离不开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现代性反思。在以个体为单位的理性主义盛行之后,结构主义分析的核心单位“阶级/阶层”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或许这谈不上所谓的结构主义分析路径的复兴,但我们至少可以确信,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政治系统正进行复杂回应的情形下,李普塞特关于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阶级分化继而影响到政治体系这一现代化理论框架,仍将会一直被检验、质疑、反对和发展下去。 Ig6jjJsAEJclXkeB2vY1eCHwRmhcTQ5O79v55cdXjBqJcu9NEsf1/396j0ALiZ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