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快到国庆假期了,小D和不少同学一样,想到可以放飞自我,内心十分雀跃。
“除了内资律所、外资律所、公共事业、法务合规,法科生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好去处呢?”魔法师的提问将小D的思绪拉回课堂。小D的脑海里竟拂过一丝念头:“职场中有机会放飞自我吗?”
“当然有!”魔法师自问自答道。“事实上,法律职业中有一些与其他行业的交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培训、法律科技、投行、咨询;这些就业去向虽然就法律人的职业选择而言显得新兴或小众,却也是颇具发展前景的路径。”
“此外,哪怕就读的是法学专业,法科生仍可大胆探索法律职业之外的选择。只要符合自己的特质和价值观,能让自己在事业上享有成就感、幸福感,就能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有机会在职业生涯中闯出一片天地。”
提及传媒,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隔壁学院致力于培养的记者、主持人。主流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固然主要招募传媒专业人士,但在我国从法制走向法治的进程中,也会吸纳法律人深度参与法治文化的传播,法律人的严谨逻辑和出色表达能力同样有机会在这一领域出彩,既包括台前的记者、主持人(例如北大法学院出身的撒贝宁),也包括幕后的报刊及出版社编辑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以网站、公众号、APP等平台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越来越被广泛采用,法律与传媒的交叉领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在报社和杂志期刊社中,由于涉及多个板块和栏目,人员专业背景众多,对于财经、法律等具有专业性的内容(例如时事热点的法律分析)更优先考虑由专业人士负责;特别是涉及法律的报道需要有法律知识储备作为支撑,否则报道难以深入。对于法律背景人士,报社和杂志期刊社的招聘要求通常是严谨、认真、踏实,写作水平高,擅长归纳总结、提取要点,逻辑思维强,对时事热点的敏感度较强,在校期间有相关经验的为优先录取对象。晋升路径比较清晰,和公务员类似,按照工作年限和经验晋升。
报社和杂志期刊社的工作虽然较忙,有时还伴随着加班出差,但整体强度还是远低于律所;相较于律所,工作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就福利待遇而言,在起步时与律所平均水平不相上下,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资与传统法律行业,尤其是律所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与事业单位、机关等持平。总体而言,这是比较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职业选择。
就传统媒体而言,出版社也是值得法科生考虑的去向。出版社编辑的职业生涯就是人和书相互磨砺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一本书是因为某个出版社或某个编辑的想法才促成了作品的诞生,使优秀的知识内容得以呈现和传播。除了作者的精雕细琢外,出版社对于文稿的排版、封面的设计、段落的调整及后期的校稿均对一本书最终评判为经典还是平庸之流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出版社的工作多与文字打交道,并需要与各方对接进行沟通协调,而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与口头表达能力都能使法律人占据优势。
我国实行出版许可制度,因此不是所有机构都可以出版书籍;体制外的出版机构需要与一个或多个传统的出版社进行对接,通过传统的出版平台去出版图书。刚入行的编辑通常会选择体制内出版社,整体工作氛围及薪酬待遇与公务员系统相似,比较稳定。在晋升路径方面,一般是从普通编辑到资深编辑,再成为策划编辑,并有机会进入管理岗位。
普通编辑主要是对文字进行审读加工,当基本功比较扎实以后,开始策划选题、联络作者组稿,可以独立策划自己想做的书。等到成为独立策划编辑时,工作会更加全面,对印制、销售、宣传等各个环节都比较娴熟。策划编辑非常像一个产品经理,把一本图书从无到有做出来,最后销售出去。策划编辑的待遇是与产品成果直接挂钩的。能不能策划出品质非常好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决定一个编辑职业上升空间的关键。
法律数据库公司、法律人工智能公司均是借助科技结合法律专业而建构平台。这类公司正努力推动法律行业实现技术革命,期望从技术上进一步简化和方便法律人的工作,提升法律人的效率。
魔法师在讲台上边踱步边说,“技术不能替代人的决策,但可以帮助律师完成大量的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能替代人的经验,但可以帮助律师累积更多人的经验。”
同学们应该都做过法律检索,想必对“北大法宝”“威科先行”“ Westlaw”“LexisNexis”等法律数据库耳熟能详。我们很难想象在若干年前法律数据库不完备时开展法律研究有多么的不便,但如今我们之所以获取信息如此便捷均受益于法律数据库的发展。在信息知识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专业数据库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实时动态更新、多维度检索,法律数据库使得浩瀚繁杂多变的法律信息变得触手可及。而法律数据库公司的发展也需要法律人与技术人员之间优势互补。
在法律数据库公司中,晋升路径一般为“助理-编辑-总监”,也区分专业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视岗位不同,日常业务可能包括案牍工作,也可能包括通过大量接触外部客户及调研以了解客户需求,接触潜在合作伙伴以寻找合作机会,与外部专家沟通以改进内容设计等。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在法律数据库公司的工作可能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悠闲。但特别的是,法律数据库的用户大多是专业人士。因此,用户的每一次检索、每一个问题,专家作者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有助于对法律世界的新的探索。
法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会是今后法律发展的一大走向。目前,法院的裁判智能化已经走在了律所服务变革的前面。例如,2016年,由最高院立项、由人民法院出版集团建设运营的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法信”上线,推出LD引擎和SP引擎,帮助用户同步实现法律事实的多维度比对,充分阅读裁判文书并自我学习进化,提升类案类判的功能。同年,浙江高院引入人工智能小AI做庭审笔录。2017年,“206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投入使用。
2016年,IBM推出Ross机器人律师,将人工智能与法律咨询链接起来。截至目前,国内已开发的AI法律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无讼“法小淘”、擎盾“小法”、亿律“法小亿”、律品“小侠”、找大状“AI法律智能机器人”、牛法网“劳动合同机器人”、法狗狗“瀛小沈”、京东“法咚咚”等。金杜律所孵化的“理脉”则引入了可视化数据查询服务。
此外,也有法律科技团队致力于革新律所管理或应用软件,例如新橙科技的“iCourt”、律谷的“法律服务网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IMS PRO”、致力于合同库的“法天使律师助手”、获得腾讯和中信投资的“赢了网”,等等。
法律人工智能公司比较看重的特质包括好奇心、热爱创新、快速学习能力、拥抱变化、坚持的毅力、独当一面的能力。具备这些特质的同学们不妨大胆尝试,为法律行业变革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关系常常很密切,在实务工作中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律所工作中,律师服务的客户很可能是来自商学院的同学。法律人向商科进行跨界,一般有哪些选择呢?
投行即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俗称 iBank),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投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如美林公司、野村证券;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如汇丰、瑞银;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如德意志银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
国际上,四大投行一般是指美林(Merrill Lynch,2008年金融危机被美国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俗称“大摩”)、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Citibank)。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国内的投行一般指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主要以承揽承做IPO、再融资、财务顾问、债券等业务为主。
投行招募的人员背景比较多元,法律、会计、财务、金融、经济学、工科等专业都较常见;但投行要求每个人都是多面手,至少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在工作中,法律人更多地会被要求发现和处理项目上的法律问题或与律师沟通;如果项目的法律问题比较少,也会派法律专业背景的员工处理财务问题或进行行业分析。投行最看重的特质是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态度端正。具体会在后续的实务交流课中介绍,这节课不做展开。
在座的同学们或许对“ MBB”有所耳闻。麦肯锡(McKinsey)、波士顿咨询(BCG)、贝恩咨询(Bain)被誉为全球顶级的三大战略咨询公司。这类公司主要为各个行业的代表企业提供战略与经营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也是历年来商科学生的热门求职去向。
近年来,也有少数有想法且综合素质突出的法科生选择在毕业后加入战略咨询公司。法学院培养的严谨思维模式、应变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此外,MBB比较看重自我驱动力、问题解决能力、领导力、对他人行为的影响力。我们同样会在后续的实务交流课中进一步介绍。
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业务。在世界发达国家,会计师事务所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警察”。所谓“四大”,是指目前全球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简称PwC)、安永(Ernst & Young,简称E&Y)、毕马威(KPMG)、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简称DTT)。
如果同学们未来考虑在投行等金融机构或战略咨询公司从业,“四大”可以很好地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作为优良的平台和跳板。法律背景不会成为在会计师事务所晋升和发展的限制,晋升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做中学”及业务表现,且对法律专业人士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分工不存在明显区分。税法方向的法律人特别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在竞争中具有优势;税务部门对财会知识的要求程度没有审计部门那么严格,通过司法考试属于面试加分项。但对于审计部门,法律人若未同时修读财会相关专业,则最好拥有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CPA)证书;若没有全科通过CPA,通过会计、审计等重点科目属于面试加分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积极参加“四大”举办的各类商业比赛,这些都能提高面试和录用的竞争力。另外,无论是哪个部门,“四大”对于英文口语和书写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有时候面试中优异的英文表现比持有的专业资质证书更具决定性。
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模式类似于律所的团队制;以四大税务部为例,工作强度低于律所,忙季比较突出(年审至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至于福利待遇,在经理(Manager)级别之前,起薪不及领先内资律所,但会有加班费和差补;经理(Manager)级别以后和领先内资律所的平均水平差异不大;年终奖多为1个月工资,没有过节费或其他实物福利。“四大”的职级安排,见表1。
表1 “四大”的职级安排(以普华永道税务部为例)
请注意,表1中的工作年限是在满足具备相关资质要求(以税务部为例,如具备CPA资质、注册税务师资质、司考资质,审计部门的资质要求不包括法考资质,但包括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香港会计师公会(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简称HKICPA)、澳洲/美国注册会计师资质等)、未被延期、当年存在相关名额等条件下的最短年限。通常情况下,在经理(Manager)级别之前都可以按惯例晋升,但之后所需时间因个人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当年政策等会有所不同;表现异常优秀的当然也有机会快速晋升,所需时间会短于惯常年限。
此前,出于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考虑,“四大”曾下设中国律所。其中,德勤曾下设上海勤理律师事务所,安永曾下设上海市瑛明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曾下设北京瑞栢律师事务所、上海信栢律师事务所,毕马威曾下设上海睿威律师事务所。但受限于政策监管,前述由“四大”下设的中国律所均已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注销。
诉讼融投作为分担诉讼风险的一种创新方法,近年来也慢慢兴起。与常见的私募股权投资不同,诉讼融投通过为诉讼一方当事人(通常为原告)先行垫付因诉讼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公证费、保全费、鉴定费等必须支出的费用,待案件胜诉后,再收回所垫付的费用并获取案件标的额一定比例的收益。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诉讼融投仍然是一种新鲜事物。在我国,2015年开始出现诉讼融投公司;2016年首支诉讼融投基金——多盟诉讼融投基金设立,由深圳市摩根信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的多层次市场联盟发起、与京师律所合作管理;2017年首个诉讼融投法律公益项目成立。目前,我国的诉讼投融平台主要包括多盟诉讼融投、前海鼎颂投资、赢火虫诉讼投资、盛诉无忧。诉讼融投打造了法律与商科相结合的新模式,同学们不妨保持关注。
对于喜欢与人打交道、而非埋头于案牍工作的法律人而言,也可以考虑法律与人力资源交叉领域的工作。
法律培训,是指针对特定群体进行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培训工作,主要包括职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运营管理培训。职前培训主要面向高校的法学院学生,或是志在从事法律行业的职场新人,包括法律考试培训、求职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面向已经就业的法律人(尤其是律师、法务),通过系统或专项性的课程培训,帮助其提升法律实务技能。运营管理培训主要面向律所管理层及律师,帮助律师优化管理理念,推动律所构建更加高效的运营管理服务体系。
法律培训行业中的培训者,往往是在业界具有丰富执业经验、实务技能熟练的法律人。在后续的实务交流课中,我们会重点介绍适合年轻法科生的法律考试培训,在此不做展开。
法律猎头工作也能让法律人发挥所长。与其他行业的猎头类似,法律猎头的主要工作为:找有招聘需求的客户、根据客户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所以,日常工作最多的就是跟候选人交流,了解求职状态、市场动态。
猎头行业是目前少数对年龄、资历没有特别限制的行业。换言之,资历有多深并不能决定业绩和口碑。猎头的薪酬是直接跟业绩挂钩的,类似于销售,客户和候选人都是销售的产品。因此,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快速晋升,年轻猎头拿百万年薪也不稀奇。这一行充满了多变和挑战,比较看重的特质是坚持、耐心、快速应变能力、快速学习能力、接受一切从零开始的魄力。
对于英文较好的法科生,尤其是本身有留学经历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在法律留学中介机构工作。这类公司通常规模较小,扁平化管理,比较灵活自由,薪酬待遇与业绩挂钩。
“在对法律职业进行宏观概览后,我想邀请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世界失去你会少了什么?”魔法师推了推眼镜的镜框,双手撑在讲台上,头微微地抬高。“在校期间学习法学专业,毕业后就一定要从事法律职业么?如果选择法律职业之外的路径,是否意味着离经叛道?”
任何一种经历都不会白费,法学院的学习经历会内化为大家永远的财富。如果你喜欢新生事物、勇于接受挑战、逻辑思维较强、有敏锐商业直觉,可以大胆尝试投资行业的前台业务岗,投身寻找市场上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如果你对证券市场感兴趣、热爱研究和独立思考,可以考虑担任证券研究员,在关注的行业里挑选有潜力却被市场低估的上市公司,撰写证券研究报告向基金等机构推荐。如果你渴望创造未来,甚至可以白手起家创业,挑战自己的学习能力、认知边界、执行力,无论是服装设计行业、餐饮消费行业、花艺行业,还是社会企业,都有成功转型的先例。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是为了他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因此不必担忧自己原本应该被期待从事的职业。年轻就要不断去突破,只不过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走什么样的路、过怎样的生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是踏出舒适区、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的格局,有目标地探寻方向,或许一转身,就能发现真正的热爱。
“解放思想,是法科生择业时应当走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会邀请嘉宾开启24节实务交流课,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让自己不虚此行的人生方向。”魔法师说道。
法科生可以选择从事法律职业中与其他行业的交叉领域;虽然显得新兴或小众,但颇具发展前景。
在法律与传媒交叉领域:报社和杂志期刊社、出版社的薪资待遇与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大致持平,比较能平衡工作和生活。
在法律与科技交叉领域:法律数据库、法律人工智能的相关企业比较适合具有好奇心、快速学习能力、热爱创新的法科生。
在法律与商科交叉领域:投行、战略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强度与领先律所相当,能收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诉讼融投打造了法律与商科相结合的新模式。
在法律与人力交叉领域:法律培训、法律猎头、法律留学比较适合喜欢与人打交道、而非埋头于案牍工作的法律人。
法科生可大胆探索法律职业之外的选择。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是踏出舒适区、开阔视野、打开格局,有目标地探寻方向,发现真正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