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在我国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虽然还只是处于我国文艺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但是我国文艺思想史上一些最基本的要点,却已经在他们的文艺思想中萌现出来了。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各有自己的特点,然而从大的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派:一派是儒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一派是道家(如老子、庄子等);一派是墨家和法家(如墨子、商鞅、韩非子等)。在这三大派中,墨家和法家这一派的实际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儒道两家。儒家注重于文艺具体地为现实的社会政治服务,在创作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道家注重于天然的艺术,反对为具体的现实服务,在创作上倾向于浪漫主义。墨家和法家是强调实用的,从创作上看,也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所以,在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中,已经可以看出我国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支巨流的萌芽。六朝以后,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哲学思想也影响到文艺思想,并且愈来愈突出。但是,佛教哲学对文艺思想的影响,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与道家有相近之处。所以历来有佛老之称,而与儒家对立,佛教思想本身并未形成特殊的文艺思想派别。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艺思想发展历史证明,差不多每个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和作家,都离不开儒家或道家文艺思想的影响。为了总结我国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特点和规律,必须认真地研究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以便达到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遗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目的。
1979年8月于北京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