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政治学开始了科学化的进程。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行为主义革命”的影响,政治科学化更成为一种政治研究的时尚。
毫无疑问,政治科学化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清楚地界定了“事实”(客观的可以经验证明的)和“价值”(主观的意见和规范或伦理的信念)的界限,提供了区分真假命题的公正而可信的手段,因而也为我们获得关于政治世界的客观知识提供了路径。
然而,政治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科学?
焦点讨论:政治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科学?
政治学是科学吗?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哪个因素对政治起什么作用,政治学又怎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呢?这个问题部分在于对科学的界定。科学(science)的最初含义来自法语,仅指知识(knowledge)而已。后来,它成了诸如物理、化学等依赖于精确测量和数学运算的自然科学的代名词。现在,大多数人认为科学就是由实验和资料证明的精确性和真实性。有些政治科学家(正如我们后面会看到的那样)事实上就想做得跟自然科学家一样,他们收集量化了的资料,经过统计加工去确认他们的假设。他们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但他们通常只关注于很小的细节问题,而不是有更大意义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总是拘泥于可以量化的领域——公共舆论、选举报告和议员投票。(有时这些数据也会出现不同的解说。)
但大量政治领域是不能量化的。这把我们又推回到开头部分提出的问题上去:领导者为何和如何做出决定?即使在民主政治中,许多决策也都是秘密制定的。我们无法确知决策是怎样做出的,不管是在华盛顿的白宫、巴黎的爱丽舍宫还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当一个国会议员为某个问题投票时,我们能确信他为什么那样投吗?是为了选民的意愿,国家的利益,还是利益集团的竞选资助?当最高法院裁定基于种族原因解雇学校老师是违反宪法的,而以同样理由雇佣他们却不算违法时,法官们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呢?试着用一种可以量化的办法把它输入计算机吧。许许多多的政治问题——特别是在处理为何和如何做决定时——实在是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被量化。
这是否就意味着政治学永远也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呢?有些部分可以——在我们能够获得有效数字的领域里,但其余大部分却不行。然而,我们却可以积累非量化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试图维持其合法性的固定模式、候选人竞选的方式以及结盟和解体的形式。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阳光下没有新鲜的东西,政治活动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先例可循。渐渐地,你就学会了归纳。当归纳得到进一步证实时,我们就把它叫作理论。在某些情况下,理论变得如此有力,甚至我们会把它称为“法则”(laws)。按照这种方式,政治学研究就是积累知识,而“知识”就是科学的本义。有的大学设有“政治”系或“政府”系,就是想绕开这个恼人的问题——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留给你们了。
(选自迈克尔·罗斯金、罗伯特·科德、詹姆斯·梅代罗斯、沃尔特·琼斯:《政治科学》,林震、王锋、范贤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1.什么是行为主义?它对于政治学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如何认识政治哲学研究方法与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
3.如何评价政治科学化趋势?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王沪宁:《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郑永年、胡谆、唐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上、下卷),竺乾威、周琪、胡君芳、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吴量福:《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Stephen D.Tansey, Politics:The Basic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8.Andrew Heywood, Politics, New York:Palgrave,2002.
9.Rod Hague, Martin Harrop, Shaun Breslin, Political Science: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