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是人类或人群聚居生活生产的地方,是与人类或人群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系统,这个空间系统是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密切关系。从系统论看,人居环境也称人居环境系统。系统研究人居环境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人居环境科学。第一,人居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包括自然地理系统、人文地理系统、人类系统、社会活动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这6个子系统之间,构成自然属性降低或人为属性增强的序列,自然地理系统、人类系统是基础子系统。第二,人居环境系统的物理空间层次关系包括五大层次,即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社区(村镇)尺度和建筑尺度。不同空间尺度的人居环境系统及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共性在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共生——原始共生、原始-协调共生、协调-原始共生、协调-控制共生、控制-协调共生、控制共生等——是第一公理和第一法则。

人居环境科学或人居科学是地理科学类各个专业,特别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围绕着地区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希腊学者C. A.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人类聚居学理论,1965年在希腊雅典发起成立世界人类聚居学会。道萨迪亚斯认为: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为此,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以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萨迪亚斯将人类聚居学仅仅作为一门学科来建构,这在相当时期内难以做到。1993年,中国学者吴良镛等人在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道萨迪亚斯的理论,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倡议,认为人居环境科学作为涉及人居环境有关各学科的科学群组,应在方法论与哲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人居环境科学形成了五大理性观念:正视生态困境,增强生态意识;人居环境科学促进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将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xa1s9nt8fY+57kcrOt7pVlfoQXS/SephZ1RjABYmf6CjoJl7qrFM1IhFWetfXm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