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仁,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见到各位师长、同学,包括朋友,也非常亲切,很荣幸有机会做这个发言,并且是在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黄京平老师主持的这一单元做发言。
延安教授昨天晚上跟我说这件事,我感觉有些诚惶诚恐,也有些惭愧。与各位一直从事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相比,我从2004年博士毕业以后,大部分时间没有从事专业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我从天津高院调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以后,先后在立案庭、法研所、司改办、办公厅,现在在行政庭工作,跟各位一直从事专业工作相比,我还是有些惭愧的。
即使我没有主要从事专业工作,但在人大法学院的学习过程中,高铭暄老师和诸位老师的教诲仍然对我影响巨大,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仍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这就是教育的作用,也是教育思想的巨大作用。我谈三点粗浅的理解:
一是立德树人。高铭暄老师的教育不仅是学术的,而且是道德文章、治学治世、做人以及生活态度等全方位的,在人大法学院读硕士、博士的6年时间内能经常聆听高老师的教诲,现在想来都是一种幸运。记得我1997年刚读硕士的时候,时逢参加筹备高铭暄教授和王作富教授联袂执教45周年的活动,当时和高老师有所接触。高老师给我的最初感受就像《论语》里讲的“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是既温暖又严格的一位长者,让我从内心里就涌起一种敬仰。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当有问题向高老师请教的时候,高老师绝不会因为我是一位后辈、小字辈的初学者就敷衍我,从来没有,高老师都是给予耐心的解释,条理清晰。高老师在教学中工作中体现的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我在后来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强的榜样作用。他对生活的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积极进取对我后来人生方向的把握、面对曲折,以及保持清廉的本色方面都有巨大的榜样和激励作用。
二是精神传承。古人说君子德风,高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他深切的爱国情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求实创新的精神,不仅在他自己的身上有所体现,我在人大法学院刑法专业读书的过程中,在很多老师身上都感受到了这样的精神。例如,我在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当时我写的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资料又比较少的一个专题,导师除了给我认真进行批改,还特别强调,我在写这样的论文的时候,要更注重结合实际、结合案例去研究,勇于作理论上的创新。
我在人大读书,高老师开创的综述教学法,我觉得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我是做研究还是起草一个立法建议、搞调研,这样的工作方法,对我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是中国气派。读高老师的书,听高老师的课,向高老师请教问题,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高老师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立足于中国视角,立足于解决中国司法实践问题,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致力于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刑法理论。但是高老师又绝不故步自封,而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广采各国刑事法治所长,以完善中国的刑事法治,这不仅是一种学术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对我后来在工作中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对我来说,高老师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一座丰碑,是我永远学习不尽的楷模。祝高老师健康长寿、学术之树长青,祝各位师长、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