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韩老师,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首先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并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概括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在高老师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高老师从1953年开始,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人民大学法学院留校任教,至今已逾70载。70年的从教生涯,教书育人,高老师不仅形成了精湛的法学思想,而且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刚才,多位前辈、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老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有的我听说过,有的我本人就是见证者或者参与者,下面从微观的角度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这点体会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到今天都在深刻影响着我。第一,感觉高老师特别重视综述的研究方法,刚才也有老师提到,据高老师回忆,这是他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时学到的方法,并且引用到了刑法教学领域。高老师曾经说过,他根据研究生的课业进程,自己先做大量工作,选择一个适合的课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既定时间内全面搜集材料,并且进行深入阅读,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最后综合各种观念和材料写成一篇综述性的论文。我当时分到的题目是关于死刑问题研究的,高老师给定的题目。这种方法的推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之后,法学界其他学科也纷纷借鉴这种研究方法。
我参加工作以后,遇到问题需要研究时,最先想到的也是综述的研究方法,一直坚持到现在,效果很好。我们编的一个刊物,针对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每期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综述,供全国检察院学习借鉴,深受欢迎。我们围绕醉驾、检察机关的机动侦查权等,用综述的方式登在刊物上。
第二,高老师特别重视案例的研究。我选择刑法,也是源于一本案例书,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在书店看书,发现有一本书叫《刑法学案例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主编就是高老师,之前看过高老师的刑法学教材,当时想要是有刑法案例书能看就好了,没想到想什么来什么。当时我看到这本书,立马买下来,这本书3块多钱,200多页,回到宿舍很快就看完了,并且看了很多遍,也给其他同学看,由此喜欢上了刑法学,所以先后师从韩老师和高老师,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到最高检工作以后,最高检非常重视案例的研究工作,我撰写的几本专著、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是建立在对大量的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的,包括我主编的出版物,以及《刑事检察工作指导》,特意设立了案例相关的栏目,这些都深受高老师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高老师也经常对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甚至对全国有影响的案件进行点评。比如,在2009年,我有印象的就是中石化董事长的案件,当时他受贿数额特别大,1.95亿元,最后判了死缓,高老师对此进行了一个点评。还有王立科的案件,高老师也应邀进行点评。高老师对案例的研究也深深影响着我。
时间关系,我也就从微观的角度谈谈对高老师法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学生,作为高老师的弟子,感谢主办单位举办这次研讨会,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高老师的教育思想研究好、贯彻好、传承好。祝愿高老师身体健康、学术之树长青,也祝愿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