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参加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作为一名79级法学本科生和83级法学硕士生,我虽然不是高老师的入门弟子,但是也能深深感受到高老师对刑法学和相关学科的巨大贡献,对我也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我主要从一个犯罪学研究者的角度和一个教师的身份谈几点对高老师学术生涯的印象和体会。
第一,刑法学完整体系的构建。高老师主编的1982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刑法学》,应该是确立新中国刑法学完整体系的一本重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这一点就不展开讲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犯罪学基础知识的启蒙。1982年出版的这本教科书也是新中国犯罪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启蒙书籍,这一点现在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因为这本书第七章犯罪现象及其原因论述的实际上就是犯罪学的内容。此外,这本书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刑法学与资产阶级刑法学的根本区别,第六章犯罪概念中有一节剥削阶级国家关于犯罪的概念,第八章犯罪构成的第一节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第十六章刑罚的概念和目的中都有不少犯罪学的内容。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早期出版的内容涉及犯罪学的重要刑法学著作,在传播犯罪学基础知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我对于犯罪学的兴趣主要也是由这本书中的相关内容引起的,我1997年出版的一本比较厚的《西方犯罪学史》专门讲了这一点,感谢高老师主编的这本刑法学教科书对我国犯罪学知识的启蒙之功。
第三,学术生命长青的典范。高老师树立了终生坚持学术研究、学术生命长青的优秀典范。他不仅在退休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坚持刑法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而且在退休之后,仍然孜孜不倦著书立说,为我国刑法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即使在90岁以后,高老师除撰写和修订著作之外,每年仍旧有学术论文发表,我看了一下中国知网从2019年到现在,每年分别发表了11篇、10篇、4篇、2篇、3篇学术论文,这么大的发表量,产出的效率,我觉得很多年轻人都达不到,这种终生奉献于学术事业的精神,是我们后辈学人学习的典范,无论是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健康长寿方面,高老师都成为我们大多数学人难以达到的巅峰。所以尽管高老师没来,仍然祝愿高老师健康长寿,继续引领我国刑法学的发展。
第四,教书育人工作的楷模。高老师是极其成功的进行教书育人工作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不仅亲自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而且也给其他教师树立了教书育人的楷模。我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刑法学硕士期间,就聆听了高老师的刑法总论课,受到了如何讲好课的启发,高老师也是我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的主席,这使我直接受到了如何写好学位论文和如何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方面的教育。我自己做教师之后,也努力学习高老师的做法,2006年我加入北师大刑科院并指导研究生之后,与高老师的接触多了起来,在教书育人方面受到了高老师更多的熏陶,感谢高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