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铭暄老师,姜伟大法官、胡云腾大法官、王新清校长、王轶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中的重要精神,深入学习研讨人民教育家高铭暄老师的教育家思想和教育家精神,我们今天召开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是帮助我们法学院来完成一项最重大而又最紧迫的研究课题的,这就是如何提炼概括传承弘扬高铭暄老师的教育家思想和教育家精神。刚才王轶校长的讲话实际上已经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教育家精神,也就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句话特别是里面的48个字从教育家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教育方略、治学风范、内心境界及宏大格局这六个方面对教育家群体的优秀品质作出了精准画像和精到概括。
高铭暄老师作为人民教育家,是教育家中的教育家,在70年的教育生涯中深度诠释了教育家精神。所以,如果要把我们学院最重大、最紧迫的课题分解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第一个子课题就是高铭暄老师70年的教育实践是如何完美诠释教育家精神的。在这个学期,开学之初,法学院研究学校的要求,制作了人民教育家宣传的展板,这个展板从六个方面来宣传介绍高老师,比如,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上,我们是从高老师最爱的京剧唱词“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介绍起,讲高老师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呕心沥血,自始至终参与新中国刑法的制定与修改,为刑事法治建设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上,我们介绍了高老师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索创造出“三三制”课堂的教学方法。当然,把高老师身上所体现的总书记讲的六个方面的精神讲透,我们还需要更鲜活的素材和更精准的提炼,这是第一个子课题。
第二个子课题是高铭暄老师在哪些方面丰富和拓展了教育家的精神内涵,中央提出的这六个方面的精神,是对全国大中小学等各类教育家精神的集体画像,不可能涵盖高老师身上的全部优秀品质。以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来说,高老师不仅乐教爱生,对学生厚爱,也对学生严格要求,高老师经常讲,无论带什么目的来读书,进入他的门下就绝不允许以混文凭的态度虚度光阴。这就充分体现了大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相统一的精神。又如,高老师不仅有求是创新的治学风范,更有守正守真的治学立场,应该说他是守正创新的教育家典范。
王轶校长说了,高老师始终坚持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学基本原理出发来思考、观察和解决刑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方向正、主义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
第三个子课题要回到法学教育的场域,是如何把高老师的法学教育家的思想和精神概括成广大法学师生可追可学可见的精神元素。这可能是大课题里面重中之重的任务,高老师在构建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上所体现的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治学精神是法学教育和研究非常重要的治学态度。高老师经常强调,中国的刑法学必须服务于中国刑事法治的实践,必须立足于解决中国刑事法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高老师也始终坚持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参考古今、博辑中外,启迪学生们扎根中国法治实践,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刑法学、刑法实践朝制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又如,高老师心胸宽广、乐观豁达的身心兼修的风范,集中体现了法律行业健康长寿的行业特征。我注意到前几天周光权院长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致辞,提到学法律的人总体上长寿的观点。不过,现在法律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高负荷、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我们也看到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学法律的人只有向高老师学习,才能保持法律行业的传统。
出席今天会议的许多领导和嘉宾都是高老师的学生和弟子,应该说是高老师的教育家思想和教育家精神最近的亲历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我再次代表学院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帮助我们做好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当然也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过去做的很多工作,比如,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前几年我们拍摄制作了不少采访视频,也离不开在座的各位领导,包括姜伟大法官、胡云腾大法官的精心准备、全力支持和参与。
最后预祝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也祝福我们崇敬、爱戴的高铭暄老师健康长寿、长寿、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