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全面、系统阐述自贸试验区背景下国际航运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仅有少量科研机构的研究报告、学术期刊论文以及博士、硕士论文。已有研究成果可分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相关文献、国际航运市场准入相关文献两部分。

一、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新一轮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同时,国内各高校结合各自优势专业纷纷建立与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相关的研究院和科研所,并相继开展了有关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研究。

在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发展的总体评估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肖林(2016) 结合中美BIT等中国参与国际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自贸协定”)的实践,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最高标准开放与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徐奇渊等(2018) 主要对比全国各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功能定位、优劣势及各项政策措施等的实施,从不同角度对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进行评估。赵晓雷(2017) 围绕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新格局,应对“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欧大陆持续展开,从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自贸试验区发展相关见解和政策建议。王力、黄育华(2019) 从理论、实践、制度、政策等多角度对我国自贸试验区的成就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总结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他们从“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角度阐述了自贸试验区战略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使命,揭示出“走渐进式开放之路”的自贸试验区发展路径。孙元欣(2019) 总结了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和可推广复制经验,梳理了包括上海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内的全国各自贸试验区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概况和改革成效。肖林、张湧(2017) 总结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在重大问题上进行研究总结,对推动自贸试验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改革试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吴士存(2021) 分析了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立法方面,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有:龚柏华(2013) 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理出发,分析了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解释法理,认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理思想如果在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法治实践中得以贯彻,通过推广、复制,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法治改革。李猛(2017) 探究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国家立法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不足,认为要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现行自贸区法律制度。刘云亮、许蕾(2021) 认为,自贸港创新立法体制,推动了自贸港法治建设立法先行,促进了自贸港法治体系的形成。贺小勇(2021) 指出了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重要意义,认为作为我国第一部自由贸易港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体现了高质量立法引领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法治理念。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2021年6月出台后,诸多学者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仲裁问题、数字贸易问题、税收和金融制度问题及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规则衔接等问题展开了具体研究。例如,王琦、黄恒林(2022) 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仲裁问题审视及机制创新》,张亨明、潘梦启、纪志敏(2022) 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王方宏(2022) 的《自由贸易港金融安排的国际比较和海南探索》,李蕊、袁华萃(2022) 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优惠与税收中性之制度协同》,许多奇(2022) 的《重释税收法定主义——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为契机》,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课题组、陈阳(2022) 的《CPTPP金融规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业开放创新》,刘云亮、卢晋(2022) 的《RCEP视域下中国特色自贸港国际化建设的法治路径》。

二、国际航运市场准入相关文献综述

涉及市场准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管金平(2017) 基于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制度进行研究,指出未来我国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应立足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进一步识别市场经济的需求和特性、实现内外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联动改革、共同促进市场准入法的结构化;钱晓萍(2015)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要充分借鉴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涉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的国外文献不少,Pei Changhong、Yang Zhiyuan、Liu Hongkui(2014) , S.Gopalan、A.A.Malik、K.A.Reinert(2013) , Robert W.Staiger & Alan O.Sykes(2011) , Andrea K.Bjorklund(2008) 等主要从全球范围讨论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问题。另外,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文件中也有涉及国民待遇的研究报告。

涉及航运领域市场准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汤晓峰(2014) 从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市场准入法律制度,通过研究航运市场的产业发展和特点,深入分析航运市场和航运企业、航运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对航运主体进入航运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为合理配置航运市场资源、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胡正良(2003) 《中国航运法之研究》,以微观经济学、法理学、法律经济学等基础理论作为指导,立足我国航运市场经济的现实需求,对航运法的系统基础理论和航运法的主要制度作了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立法建议;胡正良、郏丙贵(2012) 《中国〈航运法〉制定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之研究》,结合航运经济和航运市场的特点,分析和探讨了《航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李光春(2016) 《航运法研究》,结合航运实践,分析了国内航运立法实践状况和经验,为我国全面深入开展航运法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制度框架参考。

在国际航运市场准入方面,针对美国航运市场立法的相关文献主要有於世成(2007) 的《美国航运法研究》,首次系统阐述了美国航运法律制度,研究了国际航运协议组织反垄断豁免制度,运价管理制度、远洋运输中介人制度等一系列美国航运法实施的制度,对健全我国航运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欧盟航运政策与法律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有:於世成、邹盈颖(2006) 的《论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制度在国际航运竞争法中的运用》,探讨了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制度在我国航运竞争法中的运用,论述了该制度基本要素在国际航运领域的具体体现,并提出对国际航运竞争行为规制的建议;王秋雯(2018) 的《欧盟司法实践视角下海运业之竞争法律规制》;围绕欧盟海运业竞争规制的基本法律框架展开讨论,列举了欧盟海运业竞争规制的代表性司法判例,对其海运竞争规制的法律实践进行比较法视域考察;张丽(2021) 的《航运公法专论》,梳理了中国和欧盟国家主要航运公法规范制度,并结合海商法等私法规范,阐述了航运公法领域的一系列制度。

结合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背景下的航运市场相关研究,主要有:上海海事大学课题组、汪传旭(2014) 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的一系列航运创新举措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新一轮政策突破提出基本思路。殷明(2019) 围绕港航业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心得,基于对自贸试验区与自贸港的概念、特征、发展沿革等背景信息的梳理和思考,分析和展望了中国港航业的创新发展。涂成祥(2022) 指出,2021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条例》的出台吸引了大量国际航行船舶来海南登记,推动了现代航运服务业在海南聚集,但是我国航运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税负过重和过多、行政管制较为严格等问题,建议以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加强各地海事部门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科学设计航运政策制度体系。 Ni89D4AOJMyTMZzUVoEi55qYE8fSMa+PBdTFKPCCyxVtEMnYgwrHG8T2GTJj+I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