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1]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2]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3]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 。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5]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6]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7]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8]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乔木,高大树木。休,止息。息,语助词。一作“思”。
[2]汉,汉水。游女,出游的女子。学界对“游女”理解分歧很大,有神女说、淫女说、贞女说。求,追求。思,语助词。下同。
[3]广,宽阔。泳,游泳渡过。
[4]江,长江。永,长。方,筏子。这里指用筏子渡江。
[5]翘翘(qiáo qiáo),高高的样子。错薪,错杂的柴草。在《国风》中,“薪”与婚姻有关。言,语助词。刈(yì),割。其,代词。楚,荆条。
[6]之子于归,见《桃夭》注释。秣(mò),喂牲口。
[7]蒌(lóu),蒌蒿。
[8]驹(jū),少壮的马。
南方乔木树森森,树下不能来憩身;汉水游女真美俊,不要违礼去追寻。汉水浩渺宽又宽,不要渡河空劳神;长江滚滚波连波,不要撑筏向前进。
错杂柴薪高高者,是我所砍好荆榛;这个女子要出嫁,喂饱骏马去迎亲。汉水浩渺宽又宽,不要渡河去追寻;长江滚滚波连波,不要撑筏向前进。
错杂柴薪高高者,是我所砍好蒌榛;这个女子要出嫁,喂饱马驹去迎亲。汉水浩渺宽又宽,不要渡河去追寻;长江滚滚波连波,不要撑筏向前进。
解读《汉广》一诗,不妨先从“翘楚”一词开始。同学们知道“翘楚”一词的含义吗?它比喻杰出人才。如辛弃疾《贺新郎》有“王郎健笔夸翘楚”,称赞王勃写《滕王阁序》文才超群。再如“先师启功,人中翘楚”,后人称赞一代大师启功先生。二者都用了“翘楚”一词。
“翘楚”这个词出自《汉广》,由“翘翘错薪”和“言刈其楚”合成,并不表示杰出人才这个意思。在《诗经》中,柴薪与婚姻有关联,比如《小雅·车舝》有“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另外在《唐风·绸缪》《齐风·南山》《豳风·伐柯》也有类似诗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柴薪在当时是生活必需品,可以作为礼物馈赠他人,当然也就可以送给心爱的人。这种风俗即便在今天也还在一些地方保留着。因为“翘翘”是高高的样子,在错杂的荆条中属于最突出的柴薪,所以后来就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了。
那么《汉广》是一首爱情诗吗?当代学者注解《诗经》,一般是这样解说的:“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这样理解很容易被读者接受,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古代,人们并不这样理解。《毛诗序》说:“《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郑笺》《毛诗正义》以及朱熹《诗集传》也都认为体现“文王之化”。当代学者张震泽在《论〈汉广〉》
一文中指出,“不可”应解为“不能”“不应”,并提出“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二句是正面表示禁止,反映了诸侯及其子弟仍有追逐民间少女的恶习,与《关雎》诗意正好互相补充。李山教授根据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不求不可得”的记载,在张震泽的基础上又做了新的解说。他认为诗句中“不可”表达的是“禁止意”,不是“困难意”。“翘翘错薪”代表婚姻要合乎规矩,而“游女”不是“淑女”“静女”,更不是神女,甚至不是一个褒义词,不当去追求。“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句就是批评那种裸衣渡汉、小筏过江的危险做法将招致灭顶之灾。李山教授又进一步指出,《汉广》写的是周昭王大举征讨江汉土著人群之后,周朝军士不守纪律,欺负当地女子,从而招致各种反击,致使一些周朝军士吃了亏。《汉广》实际上是一首告诫周朝军士的诗作。这就彻底推翻了“情诗”的观点。方铭教授在《诗经:古义复原版》中作了折中分析,说:“此为江汉流域男慕女之诗,虽然爱慕,但不为拐骗引诱之无礼,以见教化。”比较李山教授与前人观点,明显的不同在于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句的理解,以及对“游女”含义的界定。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说:“《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过的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全面的生活。维系封建精神的是礼乐,阐发礼乐意义的是诗,所以诗文支持了那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
由此看来,“情说”虽然美好,却恐难以成立。
值得提及的是《韩诗外传·卷一》中孔子遇浣女的故事,内容如下:
孔子南游适楚,至于阿谷之隧,有处子佩瑱而浣者。孔子曰:“彼妇人其可与言矣乎?”抽觞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逢天之暑,思心潭潭,愿乞一饮,以表我心。”妇人对曰:“阿谷之隧,隐曲之汜,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饮,何问妇人乎?”受子贡觞,迎流而挹之,奂然而弃之,促流而挹之,奂然而溢之,坐,置之沙上,曰:“礼固不亲授。”子贡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向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悖我语,和畅我心。于此有琴而无轸,愿借子以调其音。”妇人对曰:“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子贡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纮五两,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于此有纮五两,吾不敢以当子身,敢置之水浦。”妇人对曰:“客之行,差迟乖人,分其资财,弃之野鄙。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矣。”《诗》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刘向《列女传·阿谷处女》记载同此。《鲁诗》《齐诗》以及《列仙传》也有类似记载,写郑交甫与二女子的对答,最后引用“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些文献虽然是虚构,但在引用《汉广》一诗上相同,证明了李山教授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诗经》“诗教”的特点在此体现出来。
本诗共三章,韵脚如下:
第一章“休”“求”属“幽”部;“广”“泳”“永”“方”属“阳”部。第二章“楚”“马”属“鱼”部;“广”“泳”“永”“方”属“阳”部。第三章“蒌”“驹”属“侯”部;“广”“泳”“永”“方”属“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