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台

【原诗】

新台有泚 [1] ,河水㳽㳽 [2] 。燕婉之求 [3] ,籧篨不鲜 [4]

新台有洒 [5] ,河水浼浼 [6]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7]

鱼网之设 [8] ,鸿则离之 [9]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10]

【注释】

[1]新台,卫宣公在黄河岸边修建的高大建筑。靠水的建筑为台。泚(cǐ),鲜明。一作“玼”。

[2]河,黄河。㳽㳽(mí),河水盛大的样子。

[3]燕婉,美好漂亮的人。之,句中助词。求,求配偶。

[4]籧篨(qú chú),身体残疾,驼背鸡胸。一说癞蛤蟆。鲜,好。

[5]洒(cuǐ),高峻。

[6]浼浼(měi měi),河水盛大。

[7]殄(tiǎn),美善。

[8]设,设置。

[9]鸿,蛤蟆。一说大雁。离(lì),附着。

[10]戚施(yì),驼背的残疾人。闻一多认为“戚施”“籧篨”“鸿”当为一物,即癞蛤蟆。

【翻译】

新台新台鲜又亮,河水河水大又涨。本想嫁个帅小伙,哪知遇上蛤蟆郎。

新台新台高又高,河水河水大又涨。本想嫁个帅小伙,倒霉遇上蛤蟆郎。

张网本想得大鱼,不想来了蛤蟆郎。打算嫁个帅小伙,嫁给驼背我心伤。

【导读】

《新台》是讽刺卫宣公夺媳丑行的一首诗。据《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卫宣公是个荒淫无耻之君。他先与其父之妾夷姜通奸,生儿子急子(也叫伋子)。后来,宣公为伋子娶了一位齐国女子,发现太美了,于是占为己有,并安置在新台这个豪华的建筑中,金屋藏娇,就是后来的宣姜。上烝庶母,下夺子妻,成语“上烝下报”由此而来。卫宣公真是荒淫到了极点,百姓看不下去,于是写了《新台》,讽刺卫宣公,说他是个癞蛤蟆。《毛诗序》说得更明白:“《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以及《郑笺》《诗集传》都持此说。也就是说,在肯定此诗讽刺卫宣公这一点上,以上诸家没有异议。

敢于讽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这既是《新台》一诗作者的胆量,也是后世《诗经》研究者的求实态度,丝毫没有为尊者讳。《诗经》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现实主义诗风,向上揭露批判统治者的丑恶行为,向下反映民生疾苦,为后世诗人树立了诗歌创作的典范,使得中国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具有了高尚的灵魂。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就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新台》的作者是谁?是不是宣姜本人呢?不会的,因为那样会危及她的生命安全。笔者推测,应当是民间有文才的人。卫宣公身边的人大概不敢写。百姓看不下去,便口耳相传,然后文人记录下来,于是形成此诗。那为何能入选《诗经》呢?这就说到“变风”了。《诗大序》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从“正风”到“变风”直接反映了周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化。中国文学,向来记录历史,《诗经》的内容经历了“礼教”“乐教”“政教”“德教”“诗教”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复杂交错的,但总体发展趋势是清晰的。

本诗共三章,韵脚如下:

第一章“泚”“㳽”属“脂”部,“鲜”属“元”部,“脂”“元”合韵。第二章“洒”“浼”“殄”属“文”部。第三章“离”“施”属“歌”部。 jrh8vP9153H4gur/VDNhwAzARmuqC0Q+nsw+jh3fdGZywzvWEn5wSYR+l3v5cA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