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击鼓

【原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1]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2]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3]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4]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5]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6]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7]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9]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10]

【注释】

[1]其镗(tāng),即“镗镗”,击鼓的声音。踊跃,跳跃。用兵,操持兵器。

[2]土国,在都城挖土筑城。城漕,在漕地筑城。漕,地名,在今河南滑县。南行,行军向南。

[3]从,跟从。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卫国将领。平,联合。陈,陈国,都城在今河南淮阳。宋,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4]不我以归,即“不归我”,不让我回家。以,与。忧心有忡,忧心忡忡。

[5]爰(yuán),于是。居、处,停下,住下。丧,丢失。

[6]于以,于何。之,代词,指马。

[7]契,团聚。阔,离别。古人注“契阔”为勤苦。死生契阔,指聚散离合的动荡生活。子,妻子。一说战友。结合“不我以归”,以“妻子”说为宜。成说,约定。

[8]执,拉,握。偕老,同老。一说回忆当年与妻子相守一生的誓言。

[9]于嗟(xū jiē),感叹词。阔兮,远离,分别。不我活兮,使我活不下去。

[10]洵,久远。不我信,不能让我守信用。

【翻译】

敲击战鼓镗镗响,挥动兵器踊跃上。国都挖漕土筑城,唯独让我奔南方。

跟从将领孙子仲,平定陈宋乱纷争。不能让我回家乡,忧心忡忡难安宁。

在此停留在此住,在此丢失我战马。到哪寻找我战马?树林丛中寻找它。

聚散离合动荡多,想起与妻有誓约。我曾拉着你的手,白头到老决心说。

叹息人生分别阔,这可如何让我活!叹息离家太久远,誓约难守伤心窝!

【导读】

《毛诗序》说:“《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可见这是一首表达卫国人厌恶战争感情的诗。

第一章从大的战场氛围写起,战鼓咚咚,杀声震天,士兵踊跃,挖土筑城,一片紧张气氛。“我独南行”点明心中所怨,因为“南行”意味着远离家乡亲人。第二章写跟从将军出征,并点明出战的地方,使这首诗的内容有了明确指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进一步抒写内心感情。想归而不得,自然忧心忡忡。第三章写南行所到之处,军队驻扎下来,因思家心切,无心备战,纪律松散,战马丢失,只好到树林中寻找。这反映了军士普遍的厌战情绪。无心作战,委婉点明战争的不义性质,不像《秦风·无衣》那样具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勇往直前的精神。第四章回忆曾经与妻子立下的誓言,“死生契阔”四字写尽人生离别之苦,动荡生活使多少个家庭不得团圆!这是痛彻心扉的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千古爱情誓言,颇能打动人心。作为回忆之句,表现战士忧虑的是恩爱夫妻何时才能够相见?甚至包含了一种担心在里面。刘毓庆教授在《诗经考评》中分析这首诗时引用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很恰当的。也许这位出征的战士预想到了自己白骨弃野的场景,所以最后一章发出感叹:“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悲伤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同学们或许要问,州吁是个什么人?我们在《绿衣》一诗中提到此人。他是卫庄公之子,小妾所生。庄公宠爱州吁,使得他飞扬跋扈,狂傲不羁。大臣石碏劝谏庄公,无效。庄公死后,庄公的另一儿子完(戴妫所生)即位,即为桓公。后来州吁杀死桓公,自立为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的公子。这在《左传·隐公四年》中有记载。州吁篡位后,联合宋、陈等国连续两次发动伐郑之战,“虐用其民”,使百姓不得安宁,成语“治丝益棼”“众叛亲离”即出于此。《击鼓》一诗当为反映这个时期卫国政局的作品。

本诗共五章,韵脚如下:

第一章“镗”“兵”“行”属“阳”部。第二章“仲”“宋”“忡”属“侵”部。第三章“处”“马”“下”属“鱼”部。第四章“阔”“说”属“月”部;“手”“老”属“幽”部。第五章“阔”“活”属“月”部;“洵”“信”属“真”部。 jrh8vP9153H4gur/VDNhwAzARmuqC0Q+nsw+jh3fdGZywzvWEn5wSYR+l3v5cA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