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绿衣

【原诗】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1]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2]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3]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4]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5] 。我思古人,俾无兮 [6]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7]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8]

【注释】

[1]绿,绿色。衣,上衣。黄,黄色。里,衬里。《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黄,正色。绿,间色,杂色。此诗一二句及五六句写绿色为上衣,黄色为里衬、下裳,是颠倒了上衣下裳颜色的礼制,暗示“妾上僭”,乱嫡妾之礼。这是比兴的手法。

[2]忧,思念。曷,何,何时。维,助词。其,代指忧。已,止。

[3]裳(cháng),下衣,像现在的裙。古代服装,上为衣,下为裳。

[4]亡,通“忘”。《小雅·沔水》有“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5]女,指女妾。一说“女”通“汝”。治,整理,纺织。

[6]古人,前人。一说“古”通“故”,故人,指死去的妻子。俾(bǐ),使。(yóu),过错。

[7]絺(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二者皆为夏服,现在却用来御寒。凄,凄然。其,助词。以,因为。风,凉风。暗指秋天已到,自己仍穿夏服,感觉寒凉。

[8]实,实在。获我心,合乎心意。获,得。

【翻译】

绿色绿色做上衣,绿色做面黄做里。心啊心啊多忧伤,何时才能来停息?

绿色绿色做上衣,绿色做面黄做裳。心啊心啊多忧伤,何时才能来遗忘?

绿色绿色变名贵,女妾僭越胡乱为。想那前人定礼制,使得人们无是非。

我今仍穿夏时装,秋风吹来送凄凉。想那前人定礼制,着实符合我心肠。

【导读】

当代学者对《绿衣》诗旨主要有两种理解:庄姜伤己和悼亡妻。我们先来看赵逵夫在《先秦诗鉴赏辞典》中对《诗经·绿衣》的翻译: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这与笔者的译文明显不同。赵逵夫说《绿衣》“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自古以来从这方面来表现的悼亡诗很多,但第一首应是《诗经·绿衣》”。持这个观点的还有高亨、余冠英、程俊英、袁梅、向熹、褚斌杰和李山等学者。持庄姜伤己说的有陈子展、袁行霈、方铭、祝秀权、马银琴等学者。

为什么对同一首《绿衣》的理解分歧如此之大呢?古人也有分歧吗?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说:“此诗自来无甚争论。”我们先来看看古人的解说。《毛诗序》说:“《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郑笺》说:“庄姜,庄公夫人,齐女,姓姜氏。妾上僭者,谓公子州吁之母,母嬖而州吁骄。”孔颖达《毛诗正义》和朱熹《诗集传》无异议。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称州吁之母为“妾上僭者”呢?有什么故事吗?这在《左传·隐公三年》有记载: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镇定自重)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这段文字记载了州吁之母得宠,庄姜无子,州吁得宠骄纵。这为庄姜自伤说提供了根据。而悼亡妻说则是推测,缺乏根据。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邶风》中,《燕燕》《日月》《终风》《击鼓》以及《卫风·硕人》,多与庄姜、州吁有关,可以看作一组诗。理解《绿衣》应当与其他相关诗作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理解。

是什么原因让当代学人把“庄姜伤己”理解成“悼亡妻”了呢?张若贤在《多主旨背景下〈诗经·邶风·绿衣〉之“绿衣”解析》 一文中认为,悼亡说是由现代学者提出的。首先开始对传统解读有了转折性认识的是闻一多先生的《风诗类钞》:“《绿衣》,感旧也。妇人无过被出,非其夫所愿。他日夫因衣妇旧所制衣,感而思之,遂作此诗。妇人之服,不分衣裳,上下同色,此曰绿衣黄裳,知是男子之服。”闻一多先生结合“女所治兮”,将“绿衣”理解为女子为男子所做的衣服。张若贤进一步分析道:“闻一多先生的这种说法后来延伸到了悼念亡妻说,余冠英、袁唐、王秀梅等多位现代学者支持此说。‘绿衣’是妻子亲手缝制的,如今衣裳尚在,做衣服的人却再也不能相见了。男子睹物怀人,不禁由眼前的‘绿衣’想到妻子的贤惠体贴,斯人已逝,悲伤之感便油然而生。”对古代诗歌,尤其是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诗经》,后人的理解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是正常现象,是文化消费的需要。我们既不能无视古人观点的合理性,也不能简单否定后人的创新理解,应持有一种包容的胸襟,允许多元理解并存。

陈继揆在《读风臆补》中对“绿兮衣兮”句式作了分析,认为“绿”字“衣”字皆有意义,盖绿以喻妾,衣以喻上僭,故以两“兮”字点缀而丁宁之。这是很有见地的。以此来理解每一章的首句,都能体悟作者的深刻用意。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做了详细分析后说:“此诗但刺庄公不能正嫡妾之分,其词温柔敦厚如此,故曰‘《诗》可以怨’。统观诸说,诗之旨无余蕴矣,定为庄姜作亦无疑矣。”

本诗共四章,韵脚如下:

第一章“里”“已”属“之”部。第二章“裳”“亡”属“阳”部。第三章“丝”“治”“訧”属“之”部。第四章“风”“心”属“侵”部。 jrh8vP9153H4gur/VDNhwAzARmuqC0Q+nsw+jh3fdGZywzvWEn5wSYR+l3v5cA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