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以东凌国际控制权争夺事件为案例研究对象,对业绩承诺引致的控制权争夺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并购时股份支付方式的选择以及并购后不断缩小的持股比例差距,为后续控制权争夺埋下了隐患;老挝项目的持续停滞、同业竞争、管理层变更等多重因素引致业绩承诺未达成后的巨额赔付压力,为控制权争夺提供了进一步的动机。在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双方在多层面展开的争夺行为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及治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反应较为负面。因此,在业绩承诺协议签订热潮的背景下,本文的分析探讨对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示。

1.对收购方的建议

并购重组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状况、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路径,但现有理论研究表明,并购重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Franks et al.,1991;李善民和朱滔,2006)。因此,收购方应当: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谨慎选择股份支付的交易方式,规避控制权稀释风险;②合理评估被收购方的真实盈利能力,避免“天价承诺”;③加强对被收购方的管理与整合,加强对业绩承诺履行的监督,促使被收购方积极调整决策以达成业绩承诺。

2.对被收购方的建议

业绩承诺有助于促成并购重组,但过高的目标会使承诺方随时暴露于巨额赔付风险下(翟进步和李嘉辉,2019)。因此,被收购方应当:①合理评估自身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避免一味追求高估值与高溢价而做出不切实际的业绩承诺;②加强经营管理,积极达成业绩承诺,管控赔付风险。

3.对投资者的建议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因业绩承诺纠纷而暴雷的上市公司接连出现,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业绩承诺协议,谨慎调整投资决策;投资者还应当加强对外部治理机构的关注,以便及时了解潜在投资风险。

4.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股份支付以及高额业绩承诺引发的潜在风险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监管机构应当:①加强对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合理性的审核与评估;②完善业绩承诺的信息披露制度;③提高对业绩承诺未达成的惩戒力度。 gascsIAYgGcWnzWksNAEaqCvYRqGTCBuqyrj58fMy+o9dWIvFfFlxGLDyE1lwe2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