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内容、意义、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研究内容

(1)创新驱动视角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之新说。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追溯创新驱动视角下能力成长的源起、演绎与发展;结合创新驱动背景,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现代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内涵、机制进行界定和分析;深入剖析创新驱动背景下三大能力成长,即技术能力成长、组织能力成长、制度能力成长之间的耦合嬗变关系,为能力成长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学依据。

(2)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模式演进、机理分析及发展启示。本研究结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状况及创新驱动的发展背景,从技术、组织、制度三个层面透析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之新态势;选取美国“智慧农业”、丹麦“产业链农业”、日本“第六产业”模式,剖析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模式演进,论证能力成长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转变的重要作用,深层次剖析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发展启示。

(3)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及能力缺口研究。本研究分别从技术能力成长、组织能力成长、制度能力成长三个层面,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显著成就;同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技术能力缺口、组织能力缺口及制度能力缺口进行剖析,突出阐释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区域差异化的角度,选取四个典型案例,即上海建设“都市型智慧农业”、广东建设“南部创意农业产业集群”、湖南建设“中部创意农业示范区”、山东建设“东部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农业示范区”,论证三大能力成长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上海、广东、湖南、山东四省市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启示。

(4)三大能力成长耦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变量是能力成长。本研究分别从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制度能力的角度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7年的全国层面、2012—2017年的各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全国2000—2017年的农业经济数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农业经济数据,回归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

(5)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策略选择。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深层次转变的必由之路。一是在技术方面,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向科技型、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在组织方面,培育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提高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组织结构,向成长型、竞争性企业发展,向创新型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在制度与政策方面,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即制定相关支撑制度与政策(包括国家资助制度、风险投资制度、专利制度、竞争性农业企业制度、产学研合作机制、自主创新主体协同机制等),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相应创新与转变。此外,还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水平,培育有益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向环境友好型、公平效率型发展方式转变。

(二)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决定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变量是“能力成长”,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明显的“能力缺口”。在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农业竞争更趋激烈的世界背景下,在国内解决“三农”问题及倡导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前提下,以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可为此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及决策参考。

理论意义:本研究可为我国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数理分析和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运用归纳分析法,收集历史信息,明确政策路径和理论方向。

(2)采用座谈和调研的方法,了解上海、广东、湖南、山东等地农业企业管理者、规模农户、政府相关管理者、专家学者等人群的价值取向及政策思路。

(3)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具体而言,运用内生增长理论、现代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分析三大能力成长之间的耦合嬗变关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7年的全国层面、2012—2017年的各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进行评价;回归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对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

(4)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精选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展开多层面研究。具体包括:美国的“智慧农业”、丹麦的“产业链农业”、日本的“第六产业”模式、上海的“都市型智慧农业”、广东的“南部创意农业产业集群”、湖南的“中部创意农业示范区”、山东的“东部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农业示范区”。这些案例覆盖了现阶段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最新业态及其成果,能够比较充分地论证三大能力成长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2.技术路线(见图1-7)

图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二)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新。创新驱动视角下的“能力成长”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拓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研究范畴及其实现路径、充实并完善“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新。本研究有五个研究新亮点,即创新驱动视角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之新说及三大能力成长之间耦合嬗变关系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模式演进,三大能力成长耦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与能力缺口研究以及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路径选择。 816IuhxDWokdKipjx6bamRYTCDawDNdPMUo095k6LBx6txjLFRxl26w03G8k/X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