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爱乐乐团标识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来柏林旅游,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在柏林亲耳聆听一场世界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音乐会。全世界虽有无数的交响乐团,但柏林爱乐乐团可以说是这众多交响乐团中的金字塔尖!柏林爱乐乐团,虽算不上历史最悠久的乐团,却因无与伦比的高品质演奏而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杰出的交响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始建于19世纪初,原名本杰明·比尔瑟管弦乐团。建团初期,乐团有70余名乐手。1882年,因内部纠纷,乐团中的54名乐手在一位名叫赫尔曼·沃尔夫的演出经纪人带领下脱离此团,自行组织了新的乐队,这就是后来名噪世界乐坛的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创建初期照片
柏林爱乐乐团创建不久,李斯特的前女婿汉斯·冯·彪罗于1887年接掌执棒,将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水平大幅提升。随后乐团在匈牙利著名指挥家尼基什长达27年的统领下,跻身世界一流交响乐团行列。此后,乐团又在富特文格勒、切利比达克、卡拉扬等著名指挥大师的严格训练下,以及众多杰出的客席指挥长期严谨的指导下,演奏水平达到了最高表现水准。然而,乐团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末卡拉扬去世之时,已经在世界乐团排行榜上雄踞榜首,但此时乐团的音色与风格,还是以演奏情感色彩浓郁厚重的德奥作品而著称。
汉斯·冯·彪罗(1830—1894)
阿瑟·尼基什(1855—1922)
威廉·富特文格勒(1886—1954)
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1912—1996)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
1989年,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接任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在阿巴多任职期间,他对乐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其中既有音乐风格上的变化,也有人事安排上的调整。首先,阿巴多正式打破柏林爱乐乐团百年来不聘任女演奏家的传统(虽然卡拉扬指挥生涯晚期也开始聘任女演奏家,但仅为个别),阿巴多不仅聘任了大批优秀的女演奏家,而且还让她们担任了乐团各个声部的主要职务。此外,乐团人员大换血将近五分之三,使演奏家的平均年龄趋于年轻化。阿巴多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改变卡拉扬时代乐团厚重夸张的音响风格,使乐团的演奏变得更为顺畅灵活。不仅如此,通过加大对现代作品的演奏,乐队的整体音色变得极为亮丽。在阿巴多执掌柏林爱乐乐团的12年间,他将乐团的整体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使乐团的演奏更加适应现代审美的需要。
随着阿巴多在柏林爱乐乐团的任职期满,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新一代音乐总监。西蒙·拉特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指挥家,在继承前辈古典音乐传统的同时,他更加注重对当代作曲家作品的演奏与推广,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西蒙·拉特是想通过演奏大量现代作品而迅速提高乐队的应变能力,使柏林爱乐乐团在世界乐坛风云变幻的时期,仍能保持霸主的地位,可谓用心良苦。
克劳迪奥·阿巴多(1933—2014)
西蒙·拉特(1955— )
基里尔·加里耶维奇·佩特伦科(1972— )
2019年,俄裔奥籍指挥家基里尔·加里耶维奇·佩特伦科接任西蒙·拉特,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新任音乐总监。
百余年来,柏林爱乐乐团历经诸多指挥大师的调教以及多种音乐风格的转换,现在已从过去单纯擅长诠释经典德奥古典风格作品的“德国乐团”,成功转型为能够演奏各类作品、适应不同音乐风格的“世界乐团”。故此,柏林爱乐乐团被称为柏林城市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柏林爱乐乐团每年除去常规的音乐季演出外,还有三场风格不同、形式特殊的音乐会。三场音乐会的名称是“柏林爱乐欧洲圣城巡演音乐会”“柏林森林音乐会”和“柏林除夕音乐会”。这三个系列音乐会由于演奏的作品风格不同、欣赏受众的层面各异,因此形成独有的品牌效应,吸引着众多的音乐会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