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论上帝之治》中,萨尔维安业已意识到西罗马帝国正在经受着深重的危机。此后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西部帝国灭亡,文献中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慨叹帝国的衰败。476—480年间,西部不再有皇帝,帝国的各个行省为不同的蛮族王国所占据。高卢地区有勃艮第王国、哥特王国、法兰克王国、“罗马人的王”等。但是,为了获得政治合法性,在需要的时候,这些蛮族国王们仍然派遣外交使节,跋山涉水,前去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寻求皇帝的帮助和恩赐。因此,西部各地区对罗马帝国灭亡的认识,因各个地方的政治文化环境而各异。2014年,伊恩·伍德教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上,系统梳理了西部地区时人有关西部帝国灭亡的各种观点。伊恩·伍德教授总结说,如果说有断裂的话,530—540年代可以算作其一。那时,蛮族王国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发生着深刻的调整。
但如果将东部帝国的反应也纳入考虑,则会有更加细腻的新发现,而且东部的帝国观念似乎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类似观念。
在西部皇帝消失前后,有许多西部人士到君士坦丁堡避难。他们不断地游说皇帝,请他们派遣大军护送他们还乡,收复失地。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中,逐渐诞生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确切提法。到了530年代,这一提法被皇帝查士丁尼有意识地利用,为其收复失地运动做鼓动宣传
,帝国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调整。但是,在收复失地运动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查士丁尼并没有恢复西部帝位,而是继续维持一个帝位的既有政治机制。在这种现实政治背景之下,帝国官方改变了宣传口径,西部帝国灭亡之说暂时从历史叙事中消失不见。直到8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观念重新浮现,出现在时人的历史作品中,并影响到西部罗马帝国的复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