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热情带学生“走一遍人生”

苏彦捷

苏彦捷,北京大学2019年教学卓越奖获得者,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为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心理理论、共情、执行功能、动物认知。主要讲授“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专题”课程,编译《儿童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走进行为神经科学的世界(第九版)》《环境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生发展的轨迹》《进化心理学家如是说》等多部著作。曾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宪梓优秀教学奖。

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当中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帮助他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汲取一些信息、汲取一些能量,

我觉得就挺重要的。

——苏彦捷

▎立志从教,以热情投入教学

成为一名教师是苏彦捷从小的理想。当时她看了一部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影片中女教师跟学生互动的场景让苏彦捷觉得成为一名教师特别地幸福。苏彦捷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那时她就写下将来要当一名老师,并且要当一名像《乡村女教师》里面描述的那样的老师。

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幼时的理想成为现实。留校工作三十多年来,苏彦捷讲授过很多课程。最近几年,她主要承担了“发展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她说:“我觉得做好的老师,热情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热情,教学是一件很耗人的事儿。教学需要花费精力去讲课,更需要在课前课后去琢磨怎样把课讲好。我有时候想,要是教书不去琢磨,就每个星期把这两堂课说了也可以,但如果真去琢磨,它是无底洞。”

苏彦捷愿意去琢磨,她把对教书育人的喜爱迸发为不曾熄灭的职业热情,在立足现实、求新求变的教学之路上,她为自己、也为同样从事心理学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极为新锐、可贵的前进方向。她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在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传播推广。

用学生们的话讲,苏老师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花样百出”的课。假使你选修了这门课程,那么,潜在的考验从第一堂课就已悄然开启:回溯个人成长经历、评析时事新闻、医院实地观察、设计研究方案、制作科普视频、绘制展示海报……这般异彩纷呈的课程,是苏彦捷在反复琢磨中思路逐渐变得清晰并将之付诸现实的。在苏彦捷看来,学生们的收获就是对自己教学最好的回报与奖励。这也让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不断打磨课程,也更加专注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苏彦捷这股一心扑在教学上的热情,和苏彦捷待人接物时不吝于展露的温和笑容一般,对学生有着极为生动的感染力。她曾经收到一封来自学生家长的信,信中坦陈自己孩子在专业学习上的弱势,字里行间难掩对其课堂表现的担忧,最后希望苏老师能够对他多一些关注——这封信让苏彦捷颇为惊讶,因为在她的眼中,那个孩子是一个有潜力、能表现,也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完全不存在其父所言的能力不佳、学习吃力等情况。然而,带着家长的恳切嘱托,苏彦捷还是在课堂上留了心。“你看,你想要做好的事情就都能做,特别棒!”诸如此类朴素而直白的赞许,也是苏彦捷发自真心的认可。当它们被另一颗真心接受时,碰撞出的是无限的勇气与热情。在她的“暗中”关注下,随着课程不断深入,这位同学不仅越来越有热情,而且表现得越来越出色。这就是苏彦捷热情的“魔力”,能像阳光一样拂去阴影。

苏彦捷在讲授“发展心理学”课程

▎求变创新,要把课讲得更好

“我们的课应该怎么上才会更好?”面向刚刚“入门”、专业知识近于“白板”状态的学生,专业知识如何讲授才能更有效果?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一道不可回避而又永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命题。因材施教、授人以渔、学以致用、个性发展——这是苏彦捷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理念。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变化”。“发展心理学”课程在苏彦捷的手中曾几经创新。

第一“变”是将“知识传授”与“知识探索”进行有机结合,将大班教学和小班研讨相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路径而非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纸面上,苏彦捷将整个师门都“动员”起来。“发展心理学”配备四个讨论班,每班有一位主助教带领同学讨论并进行情况评估,还有一位辅助教全程参与讨论,而在课堂上言无不尽的苏彦捷则在讨论班成了一个默默的“倾听者”。每一个班她都去参加,每一种声音她都不愿错过。对于学生们而言,讨论班的任务并不仅仅停留在回顾课堂、解决困惑,在课堂分组后,他们就会来到一个更加高难度的关卡——设计研究以及科学实践。同学们需要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确定独立的研究主题,通过心理学实验中需要的规范科研方法展开主题。相比于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发展心理学”能够真正带着同学们领略科研过程,对同学们的提升更大、更实在,但要求也更加严格,以至于学生们纷纷发出“哀嚎”:“苏老师,我们太难了,真的太难了!”从学生、助教那里及时获得的反馈给了苏彦捷一个反思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科研基础薄弱,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既学以致用、体会科研过程,而又不至于“瞎猫捉耗子”呢?面对已经暴露的问题,苏彦捷的革新向来大刀阔斧,从不犹豫。

第二“变”随之而来,在2019年春季学期的新探索中,“发展心理学”课程将小组作业从原来的研究设计任务调整为对“经典研究”的重复和阐释,要求学生在精读一篇经典文献的基础上,重复实验过程,并且拍摄一个科普宣传短片。这一次教学改革的成效同样是显著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经典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细细品味了解经典实验的设计精妙之处,并且自己去重复实验的各个细节。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比较形象、深刻的认识,而重复实验又能让他们进一步积累科研实践的经验。

要求的“放低”,并不意味着质量的“下降”。苏彦捷仍然大力鼓励同学们在“重复”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令人惊喜的是,有许多小组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自主思考,对原文献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真正做到了品读经典和创新探索的有机结合,而这种创新意识在科学研究中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有创新,而形式更是新上加新。拍摄科普短片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大家的制作成果呈现得格外精美、生动,兼具科普性和趣味性,以至于关注公众科普的央视纪录片频道编导都对其印象深刻。

2019年春季学期“发展心理学”课程作业——科普海报示例

“我总是在那儿想,我的课还能再怎么动、怎么变,才能上得更好”,这一追问始终贯穿在苏彦捷的教学实践中,她一直走在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路上。

▎教学相长,带学生“走一遍人生”

苏彦捷曾说,学生是她最好的灵感。“我一直觉得,我教学的那种回报,一方面是学生对我的认可,他得到了他的东西,我也得到了我的东西,我把我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们,跟他们有交流,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苏彦捷对“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改革中,学生的意见、想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原来学生老说他们负担重。我就会想,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负担重?我老问他们,还问助教,如果助教原来上过这门课,他就会更有体会,能给我好多的建议。这也是一种磨合,我觉得特别好。其实老师上课也是在学习,也是在不断地想如何能够更好地将我们要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苏彦捷每次对课程进行设计和调整后,都会倾听学生的感受和反馈。“我蛮在意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反馈。因为这种在意,让我有动力不断地做一些调整。比如说,我有一些想法,我可能想得挺好,但是学生不一定感受得到,对吧?我就听听学生觉得这样是不是可以,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方法,让学生能够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设计。”

“‘发展心理学’这门课我确实做了很多的尝试”,苏彦捷介绍,一开始的小组作业是做研究——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做一些案例出来。后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苏彦捷将小组作业设计为“养育一个孩子”,从“这个孩子”的孕育、出生到逐渐长大,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其特点,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小组中的“养育者们”遇到问题时要去查阅文献,了解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经典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查阅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以及这些问题又会对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

苏彦捷用这种别具一格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这样一个主题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并且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还能对学生将来的生活有帮助。“每一个个体都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在梳理的过程中,将一生的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特点运用进来”,苏彦捷这样介绍自己设计小组作业的初衷。而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非常投入,还会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纳入,这一过程也使苏彦捷对年轻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面对正当少年的学生们,苏彦捷对于生命的展开常常带着一种肃穆与温柔并存的使命感,让各种生命的样态都在“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中得到关注。为了让教学效果更生动、印象更深刻,苏彦捷联系了北大国际医院,带着学生去那里观察真正的新生儿。在过往的参访经历中,同学们发出最多的感叹竟然是:“刚出生的婴儿原来只有这么小!”不同于课堂投影屏幕上比例放大后的照片,眼见为实的效果深深震动了每一个人。

学生观察新生儿

除了带学生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人生,苏彦捷还谈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非典型发展的孩子,存在着比如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多动症、心智发育迟缓等情况,我就会带大家到海淀培智学校去看看这些孩子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从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名为“人生”的秩序就开始安置着每一个个体,然而在万千众生身上展开的方式却又如此纷繁。这些纷繁的人生背后又有哪些共同的必经环节?苏彦捷在“发展心理学”的课堂上,带着同学们思考这些问题,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带着学生们“走一遍人生”。当学生们毕业多年、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面临养儿育女的人生责任,在如何看待和引导子女自我发展的问题上遇到困惑时,再翻出当时的“发展心理学”笔记,课堂讨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这大概就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学生评价

·苏老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非常成熟,堪称完美。学普通心理学的时候就对苏老师的授课印象深刻,她是所有老师里课讲得最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还有平时的小测,督促学生们复习和看书,超赞!

·苏老师的课堂很生动,作业讲解也很严谨。从中我学到了学术规范方面的内容,让论文格式更加规范,逻辑更为清晰。

·苏老师学识渊博,知识讲解系统而有条理,同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保证了课堂讲授的质量,趣味性也比较强。

(郭弄舟、刘璇) bURMnifQ9vAIfpx6449bjzCOISTNLcx1+3VmI/SJpncMN7m1NrDSkWtVz4kWD1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