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人工智能时代的“乐戴分子”

在上一章中,我们深入探究了大语言模型的信任问题。该问题的导火索,来自在媒体界影响巨大的“人工智能威胁论”。 “人工智能威胁论”同“加速主义政治”学派的论说正好相反:后者主张加速推进技术发展,前者则主张暂停技术的开发。它最有影响的倡议者,无疑是埃隆·马斯克。近十年来,马斯克持续性地把人工智能称为“人类面对的最大威胁”,并将开发人工智能的努力比作“召唤恶魔”之举。

尽管得到霍金、盖茨以及许多专家声援,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威胁论还是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ITIF ) 在2015年就把马斯克称作“危言耸听者”,指责他不负责任地激起了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担忧。该基金会每年评选“乐戴奖”,专门颁发给那些试图阻碍技术创新的人。 “乐戴”一词原指19世英国纺织工人发起的一个秘密社团,他们摧毁棉纺机器,声称新技术将毁灭世界。 2015年马斯克与霍金因人工智能威胁论而获得“乐戴奖”(盖茨亦被提名该奖项)。

2017年7月脸书 (Facebook,现已改名 Meta)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甚至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指名道姓批评马斯克关于人工智能的言论是“消极而且不负责任”。而马斯克则回呛扎克伯格,声称后者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太有限” 。 2023年6月马斯克与扎克伯格干脆直接约架,嘴上争不明白的,双方都同意用拳头见胜负。

上一章谈到了“双面马斯克”争议,暂且抛开他本人实际作为所导致的施为性矛盾 (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仍值得追问的是: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威胁论是否只是故作惊人之语?作为当代“乐戴分子” 的马氏,其言论是否值得认真对待?

在我看来,即便马斯克把人工智能比作“恶魔”引来一片嘘声,即便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祸首”听上去像极了哗众之音,在学理层面上,该论仍值得认真对待。经由本章中的层层递进分析,我们将会看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当代挑战,并非从“外部”整体性地挑战人类文明。 人工智能最深层次的挑战,恰恰是从人类文明——人类既有政治 经济 意识形态建制——“内部”刺出。 ze5EyHLQwtzGOzxxYAfl7vDW6kaWgRn+6bi4mcalkBGxex36cmEAdu42MvC/5P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