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俱时有一个传统:每年国庆假期,核心管理团队都会齐聚山东青岛,参加高层集体学习周活动。这是一场管理团队的“思想盛宴”,大家会用一周的时间,共同阅读一本企业管理类的经典书籍。在学习周期间,与会者还会对公司重大议题展开讨论,而且每个人都积极发表意见,做出集体决策。
翻阅历届高层集体学习周留下的文字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对天俱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略决策都发轫于此,比如2006年确立的集团核心管理团队集体学习制度;2007年确定的“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共同价值观;2008年提出的“百年天俱时”的企业品牌愿景;2009年确立的“任人唯亲
,化才为亲,化亲为才,量才适用”的用人标准;2011年提出的全面打造学习型组织、打造中国知名工程科技企业集团发展战略;2014年提出的SMAC管理方法;2019年制定的中期目标;2021年明确的新定位、新举措;2023提出的重点领域发展计划;等等。
正是这些思想硕果帮助天俱时在转型的关键期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地基,同时也反映了天俱时管理团队与众不同的决策机制。
企业管理虽有定律,但无定法。很多独揽大权的决策者其实也能使企业运营良好,在抛弃冗杂低效的群体决议后,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会变得更强。与之相比,天俱时似乎选择了一条费力不讨好的“低效”决策路径——民主集中制。
“民主”和“集中”看上去是两个完全矛盾的词汇,但只要结合得当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效管理制度。选择这项制度,是由天俱时自身的文化基因决定的。初创团队成员在创业之初,就立志把天俱时打造成一个平等、民主、激励人、发展人的平台,并且达成了共识——所有胜利最终都是文化的胜利,所有发展最终都指向人的发展。
科技人才往往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敏感、挑剔,一些特立独行的个性也容易引发争议,但是在天俱时管理团队看来,这正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互补很重要,不同气质的人在一起就会有冲突,而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共同进步的过程。
筹建陈平实验室之初,大部分高管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工程公司做科技研发难以长远。但天俱时集团首席设计师武亚锋极力支持,他在会议上向众人详陈利弊:“建陈平实验室并不仅仅是为了做环保项目,天俱时只要想往技术方向转型,就必须有一个平台。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天俱时都应该确保对科技研发平台的投入,不断地用技术带动市场。”作为行业内德高望重的技术权威人物,武亚锋的发言高屋建瓴,极具分量,对陈平实验室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独有偶,对于天科制药项目,管理团队中一开始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当时天俱时正全力以赴推动T-EPC项目,但天科制药项目最初只有设计需求。对此,天俱时医药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新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T-EPC虽然重要,但单纯的工程设计项目也可以承接。可以用设计带动项目,先从工程设计着手取得客户信任,再争取总承包工程。事物都处在变化和发展中,应当把眼光放长远。如果只盯着T-EPC,反而会错过T-EPC。”经过几番讨论、评估、调研,天科制药项目最终通过立项。后续的发展过程验证了武亚锋的设想,天科制药在深入了解天俱时的技术实力以后,以T-EPC模式展开了后续合作。
对于组织决策来说,民主元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管理者需要有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天俱时,民主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充分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民主讨论为天俱时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智慧贡献:无论是高层集体学习周的重大议题决策机制,还是关于部门如何设立、项目如何合作的关键决策,天俱时都围绕着科技创新这条战略主轴科学决策,不断营造平等、包容的组织氛围。天俱时被命名为“工程科技集团”,就是民主讨论的智慧结晶。
减少干预并非追求无为而治,天俱时重大战略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董事会手中,决策是集体按程序做出的合理决策,相伴而生的权力、威信也都归属于集体,个人专权由此得以避免,天俱时因而能以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威信领导企业健康发展。
独断专行、个人主义或许可以在短期内提升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但天俱时追求的是充分释放人才潜能,减少干预具体决策,树立尊重人性的强势文化: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使决策者能够更有效地倾听和沟通;让不同的观点得以充分碰撞,提升决策质量;平衡不同利益,使团队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天俱时管理团队还有三条自我要求的铁律——把队伍带好,把项目做好,把客户关系处理好。民主集中制遏制了企业的集权倾向,保障了集体领导。通过民主集中制,天俱时从战略层面统一了全员想法,建立了共同思想,这正是践行三条铁律的根本前提。
天俱时管理团队在2006年高层集体学习周期间共同阅读了《党史商鉴》,大家对书中关于“共同思想”的一段表述印象深刻:“一个组织如果拥有强大的共同思想,无论它曾经遭受过什么样的挫折,但只要星星之火尚存,就总能伺机东山再起而成燎原之势;相反,一个没有足够共同思想的组织如同一个没有足够智慧的人,无论一时表现得多么的强大,都最终难逃衰败的宿命……因此,我们可以说,组织的胜利其实是共同思想的胜利。”
上下同欲,无往不利。共同思想的本质应是基于共同目标的共同创造,而非绝对服从。有了共同思想,企业战略与各部门、各团队的目标才能相互契合,进而避免因职责和权力界定引发“本位主义”;因为有了共同思想,天俱时才可以给予员工更多授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而企业不致紊乱;思想统一后,员工明确了组织的发展战略,可以专注于工作本身,无须费心揣摩上级领导的命令和好恶。
共同思想相当于在“道”的层面为天俱时的员工给出了指导性原则,而要真正落实三条铁律,使民主集中制运转顺畅,还必然需要“术”作为行动依据。
管理学中有一个“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划分成七种类型。这七种类型孰优孰劣没有绝对标准。最理想的领导者不是专权的人,也不是放任的人,而是懂得在具体情况下采取恰当行动的人。当需要果断指挥时,他善于指挥;当需要员工参与决策时,他能提供这种平台。也就是说,领导者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要能把握主要矛盾,在关键项目、环节上发挥足够的控制力。
今天,天俱时已经形成了组织上下相互鼓舞、相互点燃激情的文化氛围。天俱时战略决策的制定深深地打着民主集中原则的烙印,其背后逻辑在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这不仅贯穿于决策制定环节,更全面体现在战略执行、反馈等经营活动中。天俱时的管理者之间不需要落在纸上的职权分工,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一致,权益冲突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使全体天俱时人都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