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战略远见:顺境求变,见微知著

在中国企业史中,2022年是一个悲喜交集的年份,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结束,在黑暗的寒夜中坚守的企业家们终见曙光。可惜的是,大批企业倒在了黎明之前。然而,全球商业浪潮未曾停歇一分一秒,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速演进,就像20年来互联网为世界带来的一日千里的改变那样,工业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领域将在未来10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工程科技在内的诸多行业,在日渐加剧的产业变革中,必然要拥抱和挑战更多不确定性。

但对中国的企业而言,莫测风云中仍可寻见航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国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再次得到明确,绿色发展将成为主旋律。如何把握时代潮流,制定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并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重塑的进程中?这是每个决策者都必须回答的命题。

天俱时发展战略的演变路径充分体现了其对时代潮流的洞察和把握:对内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为主轴,致力于把天俱时打造成一家科技含量更高的工程科技企业;对外围绕主轴,紧密把握社会需求与市场变化,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使命开展实践创新。

在把握时代潮流方面,天俱时拥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天俱时早期创业团队成员全都具备理工科背景,对科技变革本身就怀有天然的亲近性和敏感度。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工程建设公司,天俱时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最能感受行业“水温”的变化和“潮汐”的方向。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以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略的起点是市场,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增长方式的规划,即用哪种方式、哪条路径实现企业的增长。“我们习惯在顺境中谋求变化,在社会、组织和人员都欣欣向荣的时候变化,在心气最足的时候革自己的命,而不能坐等外界来革我们的命。”当谈及如何把握时代潮流和行业趋势时,天俱时制药行业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验证咨询专家甄兴航直接道出了这个战略密码。

从创业第一天起,天俱时就做好了在顺境中求变的准备,奉行长期主义,习惯未雨绸缪,正如天俱时洁净技术专家侯佳所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坚持长跑,这时来了一阵大风,一切都刚刚好。”在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天俱时充分考虑了经济趋势和政策方向等外部环境变化,从而保证了战略决策的高效性。

1998年天俱时刚成立时,主要业务是工程安装。虽然勤勉耕耘可保生存无忧,但天俱时的管理团队对于这种科技含量低、高度同质化的商业模式怀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们一致认为,公司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专注于一个方向,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引领区隔竞争对手。在“工程科技”一词尚不为公众所熟知时,天俱时就率先在行业内以“工程科技”定位自身,走科技之路。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建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大量涌现。双重政策机遇叠加,天俱时敏锐地感知到,市场正亟需大量高质量产品,中国工程建设将迎来升级换代的拐点。于是天俱时果断地抓住了第一个产业机会,全面入局EPC,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等全流程的升级服务,帮助转型中的中国工业提升竞争力。

作为EPC早期实践者,天俱时将该模式与国内工程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创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工程总承包模式——T-EPC,并围绕此战略展开一系列战术动作,引入了大量工艺和设计人才,培养设计人才的市场思维、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等,凭借出众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在业内建立起良好口碑。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证“奥运蓝天”,北京等华北五省市勒令关闭污染企业,对热电厂、建材、冶金、石化等企业采取更为严格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在此过程中,一大批工厂被淘汰,整个中国工业面临新的升级挑战。

天俱时的冶金工程项目也受到了影响,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势在必行。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提升,制药行业的环保压力日趋增加,天俱时开始把服务重心转移到制药行业环保设备制造领域。从2009年起,天俱时先后成立医药技术开发中心、生物工程研究院、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致力于为制药企业提供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颇为鼓舞人心的是,天俱时将国内首创的高级氧化技术和膜技术集成在制药行业废水近零排放处理装置中,不仅打破了国外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垄断,还满足了制药企业从废水预处理、深度处理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降本增效的实际需求。迄今为止,天俱时已为60余家全国制药百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了国内制药企业废水近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重大突破。

趋势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性变革,继而涌现出新事物、新平台、新变化。当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加之原有模式的成本结构存在优化空间,就会生成新趋势、带来新机会,如是往复,形成一个良性闭环。

自2009年5月以来,国家先后下发《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具有政策连贯性的重要文件。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新能源产业至少在未来10年内都将处于爆发式增长期。

基于早期在冶金等领域积累的能源产业相关的丰富经验,天俱时预判能源革命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从2015年起便密切跟踪新能源产业动态,寻找入局契机。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 2009年至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无论是单年产量还是累计产量均排名全球第一。天俱时迅速对行业趋势做出研判:全球交通电动化、电力能源清洁化全面加速,加之我国政策持续推动,与新能源强相关的锂电产业必将成为技术热土。

在此期间,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后来居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占据一席之地;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积极拥抱变局,迅速入局并加速行业洗牌。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计划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产业热火朝天,厚积薄发的天俱时决定以工程科技优势乘势而上。2022年,天俱时结合市场形势和自身优势,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专注锂电产业,深耕电解液添加剂、锂盐、正极材料等专业领域,以新技术为引领,从“研发端”到“生产端”为工业企业提供专业的T-EPC一站式总承包解决方案。同年5月,天俱时在景德镇富祥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添加剂总承包项目的试产阶段中实现了成功探索。

过去30年,中国科技变革大潮几乎每10年就会出现一次,天俱时成长的轨迹也与之相应。正是基于对时代潮流、宏观大势、产业变局的敏锐感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趋势的准确把握,天俱时通过完善T-EPC模式,逐渐形成行业竞争力,陆续完成了在冶金矿山、化学医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合成生物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写道:“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要相信我们具备还没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近年来,天俱时始终积极拥抱未来,定下了科技立身、打造“有机的EPC”的发展战略。在管理团队对未来的战略构想中,天俱时要同时拥有技术、设计与工程管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并满足市场的需要。只有拥有长远的战略思维,才能让企业跳出一城一池的竞争得失,以更开阔的视野把握组织的方向和命运。

对企业而言,顺应潮流是“顶天”,立足市场是“立地”,打造团队则是“树人”。上应天时,下承地利,中聚人和,则大业可期。时刻保持对技术的敬畏、对市场的敏感、对人才的重视,正是天俱时战略的精魂所在,这与天俱时“做正确的事,用合适的人,始终坚持高标准,永远不满足”的底层逻辑相互映照,一脉相承。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天俱时把握规律、顺势而为的战略理念,使其在不同时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持续强化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在探索与选择中把握发展机遇。 qYrGkPUZYsxw/hJ4sNJ/eXXGN+Se8Zz2bFnF5r63swzr8as08Rl9siKL4REyws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