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地上的“天国”

广东花县官禄埗村塾师客家人洪秀全,对1842年发生的中英战争没有多加理会,在他看来,本地人表述“这是我们的广州”时是排外的,在这个排他的概念中,客家人和洋人并无差别,他们本质上都是外来人。虽然情况不全是这样,广州嘉应洲荷田堡讼师王韶光也是客家人,出头组织客家石匠参与三元里之战,一时间也觉得“这是我们的广州”,但他的广州显然是狭义的,意谓客家手工业者聚集的汉人居住区。王韶光可以通过科举改变个人际遇,跟随他的客家人做不到,他们终究处于社会底层。

客家人认为自己才是来自黄河文明发源地的正统汉民族后裔,在他们骄傲的内心,广州本地人不过是百越蛮族的一支,“粤”与“越”同音同义,粤地原住民到了汉代才成为汉人。客家人的祖上是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岭南,作为后到者定居在条件恶劣的高地,被本地人称作客家人。客家人大多贫穷,出身农家的洪秀全亦然,族群歧视更是难以翻越的藩篱,族群文化优越感与移民自卑情结持久地纠缠于他的内心。一旦底层生活的困苦及科考落榜的积怨喷发出来,其能量巨大到撼动帝国基石。

即便是处在中英战争时期,帝国也没有放弃通过科举选拔官员,广州府试1843年如期举办,自幼好学的农家子弟洪秀全再次落榜。这是他自1827年去花县参加县城名列前茅,1836年、1837年两次赴广州府试都相继失败之后,帝国文官系统对他又一次关上门扉。这次遭际发生在满人钦差登上英国战舰签署《南京条约》之时,塾师的回应是轻蔑地转身拥抱西方宗教。洪秀全1836年参加广州府试时粗略读过《劝世良言》,这是广州雕版工匠、中国首位华人牧师梁发撰写的宣扬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塾师当时没啥感觉,现在不同了,《劝世良言》让他幡然醒悟,让他知道崇拜儒教偶像文昌与魁星是那么地愚昧:“中国之人,大率为儒教读书者,亦必立此二像奉拜之,个人亦都求其保佑中举、中进士、点翰林出身做官治民矣。何故各人都系同拜此两像,而有些自少年读书考试,乃至七十、八十岁,尚不能进黉门为秀才呢?还讲什么高中乎。难道他不是年年亦拜这两个神像么?”被梁发所言深深打动的洪秀全要与文官选拔制度决裂,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由新路找到新的信仰。他想起6年前府试落第,大病一场,高烧中梦见游历天堂遇到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人,老者命他去拯救俗世,中年人愿意助他斩杀魔鬼。现在看来,这位老人就是耶和华,助他杀魔者就是耶稣了。再次落榜的洪秀全满心欢欣,决定皈依基督教并创建本土宗教拜上帝教。

洪秀全撰写小册子《百正歌》《改邪归正》和《原道救世歌》,在宗亲友朋中传道好几年,收效甚微。广州是中英战争爆发地,几乎所有当地人都仇视洋人,三元里之战、锄奸运动、反入城、反洋人运动一波接一波,源自西方宗教的拜上帝教很难为人接受,即便是洪秀全老家花县官禄埗村的客家人,对拜上帝教也不屑一顾。好在与官禄埗村相距三里地的禾乐地村出现了追随者冯云山,这位汉人塾师亦因落榜对儒教信仰发生动摇,他和洪秀全结伴,1844年远赴粤北八排瑶山传教,继而又转赴广西浔州府贵县赐谷村布道。洪秀全回广东后,冯云山转去广西浔州府桂平县紫荆山地区传道,发展了大批客家人和壮族信徒。

本土宗教传道者把重点放在广西边远地区,是因为这里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可耕地不足,人满为患,贫富差距悬殊,原住民和外来移民不断械斗仇杀。道光年间紫荆山高地阶层分化与族群密切相关,最先迁入此地的汉人自诩岭南汉人,他们占据大片土地,壮族原住民成为依附他们的雇农,18世纪迁徙来的北方汉人因后到被称为客家人,居于高地烧炭为生。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外省移民不断地迁入广西,使其人口由368万激增至782万,人均耕地由2.4亩降至1.1亩,土客矛盾、族群冲突集中到一起,使拜上帝会创始者有了争取会徒的契机。

洪秀全1847年初再去广西传道,以一神教宗教教义动员紫荆山会众捣毁孔庙和民间社坛神祇。紫荆山的变化让传道者体会到,宗教一旦为民众接受会产生多么热烈的效果,为更深理解基督教以使其与拜上帝教接轨,洪秀全走下广西高地,携族弟洪秀仁去广州南关东石角礼拜堂,由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指导通读《新旧约圣经》。洪氏兄弟在礼拜堂足不出户住了3个月,罗孝全在悉心传道中发现这位皈依者对耶和华其实保持距离,他的一些想法奇特诡异秘远离教义,由此无法为其洗礼。

洪秀全在广州逗留到1848年。在此期间拜上帝会发生权力之争,信徒杨秀清传道活动中忽然跌倒不省人事,苏醒后说耶和华附身,这样一来他就成了上帝的化身即洪秀全的天父。杨秀清姻亲萧朝贵如法炮制,在洪秀全布道时打断他的话,说自己是耶稣,问洪秀全是否认识他,在信徒面前洪秀全不得不说认得,萧朝贵则通过附于躯体的耶稣告诉洪秀全:“授予尔权威,尔须率兄弟共同平定天下。” 烧炭工杨秀清、山民萧朝贵搬用民间喊魂手段,演绎短时间内人神交替的奇幻过程,让洪秀全不得不接受他们进入核心领导层的现实,以求贫苦农工与底层知识分子共同打天下。冯云山无疑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这位最早来到紫荆山传教的塾师,未能利用本土叫魂术在拜上帝教组织取得相应神位。

拜上帝会在力量尚且不足时采取相对低调的策略,会徒捣毁民间神庙神像,不对抗地方官府。洪秀全还以抵御反清组织天地会为名成立保良攻匪会,消除地方官对他的警惕戒备。紫荆山地区的乡绅最先发现拜上帝会的动机,当官府对洪秀全发动的捣毁民间神庙神像运动视而不见时,桂平县蒙冲乡士绅王作新1847年组建民兵武装,抓捕率众捣毁象州大樟甘王庙的冯云山。拜上帝会信徒抢回冯云山后,蒙冲团练1848年1月再次抓捕冯云山,将其押至桂平县衙。洪秀全为救冯云山去广州求见总督耆英,但后者已奉调回京,新总督徐广缙对洋人洋教恨之入骨,无奈之下洪秀全返回紫荆山,此时冯云山已被会众用烧炭换来的钱赎回。

紫荆山地区的乡绅不会就此罢休,他们拥有这里的广袤土地,以地方名流的身份维护乡村秩序,难以容忍拜上帝教四处捣毁孔庙和民间神祇塑像,破坏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乡里风俗。儒教信仰体系的捍卫者决定将外省传道者驱离紫荆山,1849年夏天蒙冲团练再度抓捕拜上帝教徒押送县狱。

拜上帝会的壮大除了创始人的坚持,还得力于富裕客家人、壮族人的加入。后者虽有土地、商铺和炭窑,仍受本地乡绅冷落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愤懑之下捐出钱物给拜上帝会。家境殷富的桂平县金田村壮族人韦昌辉、贵县客家人石达开相继成为拜上帝会会徒。平南县罗文村客家人胡以晃,拥有横跨平南县、藤县两地且远及金秀瑶山的农田,因与当地乡绅结怨,一怒之下把所有财产捐给拜上帝会,富裕阶层的加入使拜上帝会经济状况大为改善。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贫苦客家人、壮族人投奔拜上帝会,后者多是土客械斗的失败者,拜上帝会成其庇护所。

走上广西高地的还有失业游民、海盗团伙。中英战争后实行五口通商,随着贸易在1842年后转往北方港口,失业的船夫、脚夫结伴来到山中。随着贸易活动的减少,海盗团伙也变得无事可做,揭阳海盗罗大纲和贵县秦日纲、林凤祥,衡山洪大全聚集一万余人,秘密来到桂平金田村。一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团练成员也进入广西,反英人入城运动结束后他们无所事事,为生存成了抢劫勒索的盗匪。这些以英国人为敌的民兵战士曾为抵抗西方妖魔而战,把广州衰落的原因归咎于洋人和软弱的满人统治者,民族主义意识成为早期太平军征募的巨大动力。

洪秀全在1849年撰写《原道觉世训》,为反满运动夯实理论基础。他告诉聚集在紫荆山高地的信徒,造物者耶和华是“皇上帝”,除此之外任何称帝者都属僭越,汉人皇帝如此,满人皇帝也这样。上帝造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子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若自人灵魂,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 拜上帝会领袖抨击三纲五常和等级分明壁垒森严的儒教礼法,称违背基督教义的满君汉臣是僭越者,是妖魔,为建立国民平等的天国务必把清妖全部消灭掉。

1849年,洪秀全决定在桂平县金田村举旗起事。太平天国后期领袖李秀成当时还是贫苦烧炭工,他把起事原因归结于应付当地团练挑衅,拜上帝会和团练“各争自气,各逞自强,因而逼起”。 塾师洪秀全的视野比烧炭工李秀成宽广得多,他不屑与当地团练争输赢,要做的是正本清源,驱除入主中原的异族鞑虏,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洪秀全1850年7月下达团营令,命令所有会徒变卖田产捐出私财归属圣库,秘密进入金田村集结。金田、花洲、奇石、陆茵等地的军工作坊开始制造斩杀清妖的武器,会众分为男女别营进行训练,号衣食物均由圣库供给。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领袖选择这天宣布起事,在广西高地建立他梦寐以求的天国,国号太平天国。拜上帝会武装也有了正式称号——太平军。从1843年创教到1851年起事建立政权,这是充满危险极其艰难的过程,现在,洪秀全和他的同道们解辫蓄发,头裹红巾,带着武器、给养和家眷走下荒蛮的高地,挑战爱新觉罗氏建立的大清帝国。 b8ZAxFjH+oj2JCLvFUYFxZCVwqdlvgYykTbUz45+eJkVSIUbo6NhpysXXM6D1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