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洋人入城运动胜利了

1848年春,云南巡抚徐广缙调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广东布政使叶名琛升任巡抚。徐广缙崇拜名臣林则徐,在外交上倾向强硬。

德庇时已奉调回国,文翰接任英国驻华公使。1848年3月新公使抵粤,4月6日在英军旗舰“哈斯汀斯”号上就英国人入城一事和徐广缙谈判。新总督告诉英国公使,前总督与前公使约定两年后准许英人进城的事他一概不知,不过英人入城并非毫无希望,在北京的前总督或会说通皇帝,只要皇帝同意英人进城,广东这边没有任何问题。文翰知道总督把球踢给北京,他现在遇到难缠的对手了。

和平入城已不可能,除非再次进攻守卫广州的中国军队,击垮这些守军易如反掌,只是广州的民兵未被消灭,强行进入广州城的后果便会是持续不断的暴动。最稳妥的办法是集结特混舰队,在远东显示英国的强大力量,迫使中国政府管束团练,履约打开广州城门。文翰告知伦敦他的想法,外交大臣巴麦尊的答复是,女王陛下不会为英国商人进入广州派遣远征舰队,除非出现更多违反条约的事件。伦敦的表态使广州城外的三百名外国商人感到绝望,被广州“暴民”搞得狼狈不堪,望眼欲穿却不见英国舰队来粤,他们只能困缩在面积狭小的商馆区继续受苦。广州英国商会不断地向曼彻斯特商会发函,曼城商界大佬深表同情,认为1844年后广州贸易赢利逐年减少,原因在于英国未向中国施压使英商入城,以及中国征收内地转运税。曼彻斯特商会向巴麦尊表明上述看法,外交大臣同意就入城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但就整个中英贸易而言,当时英国处于顺差状态,尚不是对中国彻底摊牌的时候。

不许洋人进城并暗中阻碍贸易,似乎是只有广州才发生的事,条约签订后中国的贸易口岸增加到5个,英国货物进口量迅速增长。1843年,英国输华棉纱计621万磅,较战前增加1倍;1845年,英国输华棉布达1.12亿码,为战前的5倍,同年英国棉织品输华总值达170多万英镑,而战前为每年70万英镑左右。中国对外出口量也在增加,19世纪30年代,茶叶年出口量为5000万磅,1843年增至7000万磅;丝绸年出口量战前为1.2万包,19世纪40年代后期约两万包。之后情况发生变化,在自然经济和手工业的抵制下,进口工业品积压严重。1846年,英国洋纱、洋布进口量大幅下降,巴麦尊注意到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滞销,这位辉格党人对此深表忧虑。但就英国对华贸易整体而言,棉纺品贸易的亏损会被大宗鸦片交易弥补,1810年至1840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2.7万箱,年均13000箱,中英战争结束后东印度公司年输华鸦片40000箱,到了19世纪50年代,输华鸦片每年达70000箱。

战后的对华贸易对英国是有利的,对伦敦而言英人在广州遭袭的问题尚未紧迫到派遣远征舰队干预的地步。前公使德庇时1847年4月命令英军攻占虎门炮台,事后受到首相严厉批评,告诉他未得到内阁准许不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这个时期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粮食投机商破产,银行停止兑付支票,这些现象由工业、铁路投资过热引发,并非对华贸易引起,曼彻斯特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属于局部问题。在华英商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受到国内经济萧条、中国手工棉纺织品充斥市场的双重打击,滞销的英国棉纺织品堆满珠江边的商馆区货栈。流动资金运行也出现了问题,最有信誉的怡和洋行也只能拿到少量贷款。

英国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美国琼记洋行、其昌洋行等开始迁出广州,去往反洋情绪不强烈的通商口岸,位于长江口的上海是他们的首选之地。对华贸易中心随之北移,广东本土航运业巨头也把总部迁往上海,加入外国轮船公司成为股东。这是难以阻遏的旋风,岭南的掮客、买办、翻译纷纷赶去上海,水手、厨师、佣人甚至粤剧演员也跟随过去,一时间粤人居沪者达数万之多。广州不再是东方最大通商口岸,留在本地的英商情绪低落,脾气也变得暴躁古怪,从1842年到1849年,他们已困于城外整整8年,绝望悲观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调。

文翰陷入困境情绪低落,广州英国商会不断地对他施加压力,狡猾的中国总督回避所有问题,公使现在什么事情都做不了。1849年4月6日让英国人进城,是耆英对德庇时的许诺,文翰扬言广州方面若再推诿,英国远征舰队定会再次来华,事态如何发展就看北京的决定。这是外交辞令亦是谎言,他知道伦敦不在乎发生在广州的事,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张声势地作出强硬姿态,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剩下的唯有等待北京回复。球已经踢到皇宫,旻宁担心英国舰队再次从印度驶来,再度攻到天津大沽口,曾经的失败给他内心留下难以治愈的创伤。皇帝被英国公使的谎言震慑,“密诏许(英人)暂入城一次,以践前言,不得习以为常”a。总督拒绝执行密旨,他要和英国人硬扛到底。他写折子告诉皇帝,英夷“入城万不可行”,广东民风剽悍,洋人入城势必交恶,考虑到拒绝入城或导致英军进攻,他已委托在籍缙绅许祥光组建团练,军队这边亦会暗中备战。

许祥光曾任户部员外郎,其家族有着办团的成功经验。许祥光的父亲许拜庭嘉庆年间组团抵抗海盗,御赐“中议大夫”名号。许祥光1842年捐资建造2艘三桅木质战船用于抗英,每船配置15门800—2000斤重的大炮,上舱与下舱相通以便炮手上下来往,下舱两旁安排64把长桨驱船前行,桨眼相间处安设子母炮、小铜炮等,用于近战杀敌,这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战船。

a 《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一·徐广缙传》。

徐广缙除密嘱许祥光组建团练,还动员南海、番禺社学团练备战,官府秘密向其提供经费,允许团练局征收名目繁多的税款,让团绅购买火炮弹药。为加强乡土民兵战力,官方还提供新式滑膛枪。升平社学的团勇被派到炮台、瞭望台、城墙,用来阻止英军进攻广州城,他们在入城的必经之路挖掘壕沟,埋下竹签、铁蒺藜、硫黄、硝石和火药。

1847年为抵制猪巷拆迁组建的市民团练,现在又恢复起来。城里的商户也出资购买武器,组建民兵武装保卫自家商铺。行商富绅也加入反入城运动,他们的生意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跌宕起伏,英国人废除公行制度,剥夺行商外贸特权,作为买办他们既尝到自由贸易的甜头,又受到英国经济萧条的影响,在备受煎熬时对英国人充满怨气。一些在公行制度废除后从事外贸的中国商号,在贸易繁荣时向当地买办、山西票号借钱进货,现在货物滞销还款困难破产关门,也是脾气暴躁怒火难消。生意上的挫折使广州商人整体感到愤怒,对洋人的态度由热到冷以至于敌对。

1849年3月底,徐广缙再次接到上谕,“自宜酌量日期,暂令入城瞻仰”。 皇帝坚持让英国人进入广州,将英人入城居住偷换概念改为一次性旅游。这样的权宜之计仍然被总督硬气拒绝:“地方文武,亦安能有千亿化身,为之禁止耶?” 他告诉皇帝,广州现在团练人数已达十万之众,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他们对洋人关上城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观事态发展。巡抚叶名琛支持徐广缙,认为广州虽然军力不够,但团练可以打赢英军。皇帝被说服了,1949年4月29日下谕:“照该督等所议酌办。”

实际上广州的危机在4月初就解除了,总督伪造了一份圣旨交给英国公使,内容为朝廷不能违背百姓的意愿而屈从于来自远方的人。文翰以为这是中国政府的正式决定,他所称英国派遣舰队再次远征只是谎言,心中没底的公使致函总督,称将向伦敦报告广州当局无视条约的行为。对英国而言外交官和商人被长久地关在城外,他们的女眷甚至不能进入商馆区,至今毫无解决问题的兆头,这实在是很不体面的事。外交大臣巴麦尊为挽回面子,在伦敦发表了被称为“威吓的棍子”的演讲,他说“这些半开化的政府”,“每八到九年就需要整整队,以使他们不要乱了套”。 他和内阁成员都知道也就过过口瘾而已,距离再次发动鸦片战争还有漫长的日子。

把英国人阻于广州城外,兵不血刃便做到了,这是何等解气的事!在宫中接到奏报的旻宁欣喜若狂,与洋人打交道将近10年,沿海扰累,糜饷劳师,近来虽略微安静些,也还是频频生事,徐广缙等处置得当,不折一兵达到绥靖目的,实深嘉悦!旻宁赏徐广缙一等子爵,赐双眼花翎;缙绅许祥光、商绅伍崇曜出力很多也得到优擢。广州绅民集资为徐广缙、叶名琛建造英雄碑,刊印小册子附于《京报》赠送订户。小册子写道,自中英战争中结下仇怨以来,英人践踏我疆土,捕逐我男妇,河海内外同被摧陷,唯独我广东绅民奋起反抗,灭英军于三元里,诛英人于黄竹岐,即使三尺童子都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这样的行为是我广东民风使然,也还依仗督抚大人关心民间疾苦,激励百姓奋起,才得众志成城,固若金汤。 徐广缙在城市商业精英、地方儒学名流的眼里俨然已成了精神领袖。只是反入城运动的胜利仅是局部的胜利,以鸦片为主体的贸易模式并未改变。英国在洋人居住地一事上多次妥协,原因在于对华贸易连年盈余,鸦片贸易收益完全可以抵消棉纺织品滞销带来的损失,对英国而言战争临界点在于贸易是否顺差。

皇帝曾下谕开放广州,总督却看到这座南方通商口岸的衰落。战后的粤海关税收不断减少,已不再是帝国主要税源地,随着广东对外贸易式微,朝廷对其重视程度开始下降。徐广缙要改变广州口岸的边缘处境,这使他与英国人的博弈再次升级。无法阻止鸦片交易的总督,计划打一场有限的贸易战。1850年1月,徐广缙下令增收茶叶税,规定茶叶交易只能由官府批准的公行进行,这标志着官方插手商业贸易,在广州恢复公行制度。1850年6月,南海、番禺两县颁发新规定征收茶叶交易附加税,公行垄断与外商做茶叶生意的权力,将茶叶税直送总督衙门,以换取承包茶叶贸易的特权。英国人知道他们的抗议无济于事,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现实。

总督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弥补中国因鸦片贸易受到的巨额损失,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充其量就是部分地恢复了《南京条约》签订前的官商制度。总督勇敢地挑战英国人强加给中国的新的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但鸦片交易还在公开进行,完全不受公行制度制衡,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西方强国建立的贸易体制难以撼动。在这次较量中徐广缙孤立无援,当地团练没有站在他一边。垄断茶叶贸易的行商在新贸易政策中得到好处,其他商人对公行建立并无好感,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鸦片交易;社学士绅是坚定的农耕主义者,他们置身于总督策动的茶叶贸易战之外。 ugKQaBzqFqOww7YPLg/0gzZ3CDQJ1iQ4oxH5zpctTDANyg2Q1ZROVWrU9+s5Ng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