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每次在讲座中讲到一个案例时,都会引发很多孩子、家长,甚至是还没有成为父母的成年人的共鸣,你不妨来看看你或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喜欢上某种事物大多是一个瞬间。对于学生来说,喜欢上一门学科,其实是在一个瞬间发生的,这个瞬间大致分为3类情况。
A.学会了某道题,给同学讲题很有成就感。
B.发现别的学科学不会,只能靠这一学科争取优势。
C.这门课的老师很喜欢自己,老师的关注让自己很开心。
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中有没有对某个学科产生了特别的兴趣,这份兴趣背后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属于以上选项中的哪个。
选A的人,我称之为“俯视者”,即“太阳人”。俯视者更能从俯视的关系中获得力量,被拥趸追随可以让俯视者血脉偾张。
选B的人,我称之为“平视者”,即“月亮人”。平视者更能从平视的关系中获得力量,如公平交易、平等交往。理性地思考是平视者最锋利的武器。
选C的人,我称之为“仰视者”,即“星星人”。仰视者更能从仰视的关系中获得力量,那些他们喜欢、崇拜、尊敬的人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笑容,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如果有人对仰视者说一句“我看见你的努力了”,仰视者甚至会感动到哭。
当然,简单的一道题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你的潜意识,但你可以借此了解一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想要因材施教,对于太阳人、月亮人、星星人就要选择不同的相处方式。
对太阳人出星星技:对俯视者,可以设法去仰视他,激发他的源动力。
对月亮人出月亮技:对平视者,可以带他看明白利害关系,帮他梳理清晰的逻辑。
对星星人出太阳技:对仰视者,可以帮他规划目标,让他有安全感地追随你。
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属于日、月、星中的哪一种,只会一门心思地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就有好未来”,那么这样的教导只对月亮人有效果,如果你的孩子不是月亮人,或者他不曾从你身上感受到自己想要的公平,那么他根本不会听你说。而且就连月亮人也禁不住每天唠叨。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不会做数学题,不是不知道学习好有好未来。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学习好,哪怕是调皮捣蛋的“小魔头”,也希望自己能考第一。
就拿刚才举的月亮人的例子来说,月亮人并不需要苍白的教育,他们早就计算好成本和收益了,譬如我的一个月亮人学生,平时就喜欢搜索哪所大学的食堂最好吃。
我告诉她,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食堂特别好吃,而且网速快,玩游戏不卡。
她很自然地问我:“那我怎么才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要因材施教,教育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为何而学,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而人与人是不同的,尊重这样的差异才能让孩子既幸福又成功。
有一位知名的经纪人讲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快乐的成功人生。
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拥有既快乐又成功的人生,而你也一样。
很多家长遇到的育儿问题是孩子字写得不好看,做题很马虎,写作业磨磨蹭蹭,拿起手机就玩个没完。
但我们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想不想把字写好看?孩子想不想把题做对?孩子想不想快点把作业写完?除了手机还有没有能吸引孩子的东西?
不去从孩子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其实是没办法准确帮助孩子的,因为心流的愿望必须是自发的。为了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我采访了我那些身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们,试图找到他们的开悟时刻——你是在哪一刻,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