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必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情况,这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些瞬间未能形成正反馈,所以一直没有办法从学科中获得成就感,进而难以进入心流。而缺乏正反馈还会让人产生一种自我防御,人会本能地为自己寻找一种自洽的解释,比如一个孩子学不好数学,他可能会解释成自己不需要数学,反正去菜市场买菜也不需要用函数。当人找到这种解释之后,就会不断进行自我暗示和防御,也就会越来越抵触这个学科,把正反馈变成负反馈。
牛哥正是在某一个契机下进入了这样的负反馈。帮助孩子改善学习,也就是帮他们打破这种负反馈循环,可惜牛哥的父母当时并不懂这些。
帮助孩子进入心流其实有很多陷阱,比如我在这个故事里提到了打篮球,可能很多孩子喜欢打篮球的家长就想模仿,很生硬地跟孩子说:“爸爸陪你打篮球去?”
在这里我要提醒读者,我们不能生硬地模仿,而是应该清空自己脑海中所有教育孩子的欲望,思考自己如果是孩子的朋友会怎么说。小助理是绝对不会这么生硬地讲话的,他可能亲热地和牛哥说:“球场,来一把啊?”也可能是让牛哥陪他:“打球,走走走。”
英语不及格的小助理能“教”好牛哥英语,而“尖刀班”名师教不了牛哥的本质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小助理压根儿不在乎牛哥背不背单词,他从来没想过这件事,因此牛哥愿意跟他待在一起,愿意和他为了获得“悬赏”而并肩作战。他们从猫捉老鼠的敌对关系,变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系,这才是名师做不到,小助理却能做到的奇妙之处。
回想牛哥的成长经历,我不禁感慨,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而这些偶然最终导致了必然的结果。有没有人为你创造这样的偶然,以及你是否敢于面对这些偶然,决定了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