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我对学习一窍不通啊,尤其是数理化,我高考才300多分。”
我等的就是小助理这句话,人家牛哥数理化也不差,压根儿用不着小助理辅导,我便问他:“你语文、英语怎么样?”
小助理涨红了脸说:“语文还会点儿,英语……我们老师当年说答题卡踩一脚都比我考的分高。”牛哥听了更放松了,乐道:“那咱哥俩差不多。”
英语差没问题呀,我要的就是这个,这样不会给牛哥压力,我故意用轻佻的语气问小助理:“那26个字母你总认得全吧?”
小助理害羞地说:“那还是认识的。”
认识字母就好办,回到学校,我递给小助理一本单词书说:“你拿着这本单词书,把中文挡住考牛哥,你不用认识单词,也不用读英语,不认识音标也没关系。你就看他中文说没说对就行了。”接着,我又拍出3张储值卡说:“这里有3张卡,一张是洗浴的,一张是烧烤的,一张是打篮球的,里面各有1000元。你带牛哥两周之内背诵3500个单词,然后我来抽查100个单词,如果正确率达到90%,这3张卡就奖励给你们。”
这套操作一下激发了牛哥的斗志。牛哥非常开心,欣然接受挑战,我也长舒了一口气,给牛爸牛妈汇报了一下进度,他们被我的操作惊得目瞪口呆。
仅仅过了一周,牛哥就踏进了我的办公室,脸上充满了自信和期待。他对我说,他已经完成了背单词的任务,想让我来检查一下他的成果。看着他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决心。
要知道,背诵3500个单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即便从中刨除他已经掌握的单词,剩下的工作量依然十分庞大。每天背诵几百个单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而牛哥的熟练度显然有待提高。在这次抽查中,他错了10多个单词,没有达到我设定的正确率90%的要求。
然而,我知道他们已经在努力。我不仅看到了牛哥的努力,也看到了他的潜力。我要求他回去继续背单词,我会再次进行抽查。尽管他在第一次抽查中没有达到标准,但我能明显感受到他的进步。我知道,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积极的反馈。因此,我提议让他们从3张卡中抽1张作为奖励,这样他们既能够感受到努力的回报,也能够享受到抽奖的刺激。牛哥抽中了洗浴的卡,然后蹦蹦跳跳地拉着小助理去泡澡了——甚至带着单词书。
3天之后,牛哥再次来找我。这次的抽查中他只错了2个单词。我对他的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也为他感到骄傲。我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将另外2张储值卡送给了他们。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能感受到他们付出努力后所获得的喜悦。
开学后的考试中,牛哥的英语成绩超过了100分。由于不再偏科,他的综合成绩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跻身班级前十,这个结果无疑是他们辛勤付出的回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渐入佳境的牛哥不仅掌握了单词,还学会了音标和语法的知识。他对英语渐渐从过去的抵触变成了轻松驾驭。
在最终的高考中,牛哥的英语成绩超过了130分,这个成绩让他顺利考入他父亲的母校。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没办法进入心流,在得不到正反馈的情况下,很容易在大脑中制造一种“正义”的幻觉,认为自己做的叛逆的事情是正确的。牛哥之所以在英语课上干出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就是因为对这门学科非常自卑,一个自卑的人想捍卫自己的尊严,那就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博眼球。在他的世界里,他做的事情都是正义的。如果教育者不能解决孩子在大脑中制造的“厌学即正义”“在班里当小混混很酷”的自我防御,那么教育将很难取得成功。
而如果能够解决“什么才是酷”的问题,其实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进入心流的要素——自发的愿望。那即便是在英语上“大字不识”的体育生,都可以起到比“尖刀班”名师更好的教学效果。
后来,牛哥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老师,我很感谢您当年送给我的3张卡,我觉得我得到了成年人的尊重。”
我哈哈大笑,拍着牛哥的肩膀道:“其实你爸当年给了我6张卡,你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