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超级记忆法的万能公式

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

——伏尔泰

超级记忆法的万能公式:化繁为简+图像联想+以熟记新。

简称“简联熟”,即把信息简化后联想到熟悉的事物上。一定要牢记:简联熟、简联熟、简联熟!

我们用“1+1=2”作类比,这有利于理解。第一个“1”就是对材料的简化,“+”代表联想、联系与想象,第二个“1”代表我们熟悉的东西,等号后面的“2”就是我们快速记住、记牢的结果。

开篇我们介绍了核心原理,也包含了万能公式中的三个关键词。下面将围绕万能公式“简联熟”展开深入讲解,逐个击破。我喜欢把它比作程咬金的三板斧,招式不在多,而在精。这三个步骤的每个步骤都可以单独作为一种记忆方法使用,如果用得好,记忆效率将得到成倍提升。

第一节 化繁为简(简)

在信息简化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用到联想,并尽可能往熟悉的事物上靠拢。所以,简化、联想、以熟记新三者是“共生”的关系。

比如记忆皕(bì)这个字,简化它时,很容易联想到两张一百元的人民币,简化这个过程其实就已经完成了整个联想记忆。

如果要做个记忆过程的拆解,就是下面这样的。

简化:两个一百;

图像联想:两张一百元的人民币;

以熟记新:币。

第二步联想和第三步以熟记新是同时进行的,这里的“以熟记新”就是起到一个指引联想方向的作用,指引着往熟悉的“币”字上靠拢,而不是一个步骤。

以后再看到皕,就能想到两张一百元的人民币,由“币”字的读音回忆出“皕”字的读音。

一、信息的简化

对信息进行简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提取关键信息

许多事物都有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记忆的代表。对于非文字类信息,如陌生人脸、国旗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第一直觉来提取;文字类信息的提取方法和语文中的提取关键词类似。

2.重新排序与分类

重新排序起到了简化信息的作用。对于有些不用讲究记忆顺序的信息,把它重新排序或分类后,更有利于记忆。比如在记忆法初体验中记忆了20部莫言的作品,《金发婴儿》和《爆炸》排在最前面和头发联想,联想的画面和逻辑就比较顺畅。

我们来尝试记忆一些能提高记忆力的食物,它们分别是:

玉米、花生、鱼类、鸡蛋、牛奶、核桃、芝麻、大豆。

记忆前,首先进行重新排序或分类,比如把它们按照形状的大小顺序排列。

形状比较大的有:鱼类、玉米。

中等大小的有:牛奶(一盒)、鸡蛋、核桃。

形状较小的有:花生、大豆、芝麻。

分类后,你脑海中的大小感觉就是回忆的提取线索。当然,还可以再进行图像联想:鱼吃玉米;牛奶洒在了鸡蛋和核桃上;花生里装的是大豆和芝麻。联想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你记得更牢。

闭上眼睛,尝试回忆一下吧。

3.意义化

只要你愿意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再枯燥、再没有意义的事都能赋予意义。让信息变得有意义后,记起来会更简单,能起到简化的作用。

比如记忆名字杨熠铭,可以联想为有一只小羊考试考了第一名,或者小羊金榜题名了,光彩熠熠。

可能大家会想,这样不是复杂化了吗?简化不一定是字数上的减少,而是把信息变得简单或容易理解。

4.拆大合小

“拆大合小”可分开理解。“拆大”是指把比较长的信息拆分成一个个小块,一般考虑从某些节点去拆分。比如背诵韩愈的《师说》前,就需要先做拆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合小”是指把零散的字、词等信息合成一个整体,也叫组块。心理学家米勒最早提出组块的概念,所谓组块化,是指将若干小单位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

假如没有听过《道德经》中的“载营魄抱一”,那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5个字,即5个信息。如果听过并对它很熟悉,那就是1个信息。对于能背诵《道德经》全文的人来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也约等于1个信息。所以,小的信息可以不断向上组合,把“小雪球”滚成“大雪球”,这就是组块化。

当然,组块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多读和理解其含义,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联想、意义化、图像化等方式使之组块化。

可能你会问,组块后形成的一个“块”,这个“块”的大小是怎样的呢?

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一般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注意,7项内容并不是7个字或者7个数字,而是7个小块。

从“魔力之七”原则与实战记忆经验来看:

英语单词的字母组块的大小一般为2~7个字母。

如“station”,拆分为两个组块:sta和tion。

文言文组块的大小一般为4~20个字。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以为一个组块。

白话文组块的大小一般为7~30个字。

如“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可以为一个组块。如果觉得太长,也可以分为四个组块。

每个组块的字数仅作为参考,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组块太小,记忆量变大;组块太大,不利于记忆。

二、图像化

爱因斯坦多次跟别人说过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喜欢用图像的方式思考。比如思考一个物理过程,那些磁场、电场在他大脑里都是非常生动的曲线,思考出结果后再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我们接触的信息一般有文字、数字、英文、符号、图像、声音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图像。

其中,将文字转化为图像是训练实用记忆法的一个重点内容。如果一段文字本身就自带画面感,那就用它原本的画面,比如“我正走在大街上”“小狗吃苹果”等。如果文字本身比较抽象,难以图像化,就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转化为图像。

1.谐音法

当碰到一些抽象词不知道转化成什么图像时,可以打开手机输入法,输入抽象词的拼音,你会得到很多参考答案。

2.拆合法

拆合法即先拆后合,把所记的词语拆成单个字或单个组块后分别转化成图像,再联想到一起,比如“海枯石烂”联想为干枯的大海中间有破碎的石头。

3.相关替代法

相关替代法指的是找一个形象的事物来替代原信息,并且它们之间的相关度越高越好。例如,说到北京,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天安门或五星红旗的图像。

4.增减字&倒字法

增减字:在原来的抽象文字上增加或减少字后,转化为图像。

倒字法:即颠倒一下文字的顺序转化为图像。

以上两种方法在实战中应用得相对少一些,但不用则已,一用惊人,威力巨大,让人印象深刻。如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顺着念会飞,倒过来念可以吃?答:蜜蜂、蜂蜜。哪些话顺着念和倒着念一个意思?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为什么要转化为图像呢?除了有利于记忆之外,将信息图像化还有这样的神奇魅力: 使枯燥的信息变得有趣,让信息产生莱斯托夫效应,增强信息之间的区分度,减少干扰。图像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情绪感受,让更多感觉参与到记忆中,从而记得更快、更牢。

让我来试试

尝试把以下词语转化为具体的图像。

1.影响 2.忽视 3.义务 4.信用 5.公平 6.贸易 7.思维 8.竞争

参考答案

1. 影响(音响) 2. 忽视(护士) 3. 义务(衣物) 4. 信用(信用卡)5. 公平(天平) 6. 贸易(钱) 7. 思维(大脑) 8. 竞争(两个人跑步比赛)

第二节 联想(联)

“联想”是记忆法中最重要的一步。

联想是头脑中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很早以前,古希腊学者就认为,提高记忆力的根本方法就是依靠自己的联想,使思维尽可能地发散。因此,古希腊人非常崇拜具有超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人,并把他们当作神的化身。

在记忆法中,联想有两个主要作用: 第一,让任意两个或多个信息建立起联系,使零散信息组块化,搭建起牢固的回忆线索;第二,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让思维得到激发,产生更多的记忆点。

联想时,要让大脑尽可能有图像或画面感,通过联想将信息关联到一起的常用方式有以下三种。

1.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即脑海中的一个图像对另一个图像发生动作,所谓“不打不相识”,“打了架”它们就有了联系。 这是任意两个或多个信息建立联系的万能方法。

如“李冰”与“都江堰”两个信息。

联想:李冰跳进了都江堰,身上立刻结冰。“跳进”就是一个动作,两者就有了联系,当你想到李冰,就能回忆起都江堰;想到都江堰,就能回忆起李冰。

再来看几个例子。

续表

主动出击法更适合竞技记忆,但对于需要长时记忆的信息,更推荐第二种联想方式—建立逻辑。很多记忆法老师会教我们,联想要生动、夸张,而且越夸张越好。夸张联想当然也没有问题,能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刺激记忆感觉,让我们脑洞大开。

但凡事过犹不及,一味地夸张联想,缺乏逻辑性,不利于长时记忆。根据莱斯托夫效应可知,所有联想都夸张,那就变得不特殊了。所以,夸张联想与逻辑联想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2.建立逻辑

广义上的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在记忆法中,建立逻辑的联想包括了找规律、找关联、编有意义的故事、创建因果关系等。

用和前面一样的内容,来看看有逻辑关系的联想是怎样的,与主动出击联想做个对比。

与主动出击联想对比,这样的联想有情节、有因果关系,记忆效果会更好。

根据教学情况来看,对于初中生及以上的学员(包括成人),他们更喜欢有逻辑的联想,而不是荒诞、极其夸张的联想。

在联想记忆时,如果不知道这个联想是否有逻辑,解决办法很简单: 只需要加一个为什么,并做出回答,就代表疏通了逻辑,有了因果关系 。比如联想记忆三轮车和二胡,想象三轮车上拉着二胡。为什么呢?因为要拉去市场上卖。杜康把酒喝到了肚(杜)子里,为什么呢?想测试自己酿的酒是否好喝。

3.类比到熟悉的事物上

联想记忆时,大脑中会有一个画面或故事,这个画面或故事不用临时创造,而是借用熟悉的画面或故事来作类比。

这也是我最喜欢用的联想方式之一,我觉得它是最省心的联想,而且记得相当牢固。

比如前面提过的“小鸟”和“葫芦”之间的联想,不用联想为小鸟啄破了葫芦,而是用我们熟悉的“乌鸦喝水”的场景作类比。由乌鸦可记住小鸟,由装水的瓶子可记住葫芦,而“小鸟”和“葫芦”之间根本不用发生动作,你也能记得很牢固。

用和前面一样的内容,结合我经历过的场景,给大家做个类比联想示范。

这些场景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所以用来记内容就会特别牢固。对于没有学过记忆法的人来说,过往的经历可能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是学了记忆法,你可以把经历过的一切充分地利用起来,帮助你记忆知识,“经历”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想象力

如果说“联想”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加上“想象力”后,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要想发挥出联想的巨大威力,就要结合无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大脑中描绘图像的能力,不仅有图像,还有声音、味道、触觉及疼痛和各种情绪体验,这些都可以在大脑中“描绘”出来,从而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也是智力的一部分,经常锻炼想象力可以让大脑更加灵活。

很多人都看过一些记忆挑战类的节目,选手有着惊人的记忆能力。比如挑战微观辨水、面孔识别、二维码识别、指纹识别等项目,核心技巧就是把非常细微的部分想象成熟悉的事物来记忆。

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训练大脑中内感官的想象;二是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画面上进行观察想象。

1.内感官想象

通俗来说,就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我们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综合感觉方面来训练。综合感觉包含了对事物的整体感受、意义感受、价值判断等。拿苹果来举例,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用心去感受吧!

这几种感觉中,最重要的还是视觉,也就是大脑中的画面感。很多时候,画面在脑海中需要“动起来”,比如可以想象苹果变大、变小、变多、变少、旋转、滚动、砸向某物等。

还可以用数字编码中的图像来做训练。

2.观察实物想象

只要睁着眼睛,随时都可以练习,眼前看到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加以想象。

我们拿世界记忆锦标赛中的抽象图形项目举例,看到下面这些图,你能想象出什么呢?

第一排第一个,观察纹理,有点像石头的侧面,所以把它想象为石头。

第二个,有两个孔洞,像是眼睛,想象为侧着的黑熊的头。

第三个,有很多黑点,想象为发霉的面包。

第四个,一圈一圈又一圈,想象为水纹。

第五个,形状像站着的兔子,上面像兔子耳朵,左边像尾巴,下面像两只脚。

第二排的五个,你来尝试想象一下吧!

让我来试试

把下面各组信息的内容联想到一起。

交通事故—122  槑—méi  赤道—八万里  孟加拉国—达卡

参考答案

交通事故—122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撞到了一只又一只的鸭子。)

槑—méi (两个呆呆的人被打劫了,但他们身上什么都没有。)

赤道—八万里 (想到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孟加拉国—达卡 (在孟加拉国上班,每天都要打卡。)

第三节 以熟记新(熟)

以熟记新,指的是用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记忆陌生的事物,是万能公式“简联熟”的“第三板斧”。

“新信息”和“熟信息”通过联想建立联系,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没有具体的定位,比如前面分享过的 “李冰跳进了都江堰”,你可以想象这个画面是在都江堰发生的,也可以是你大脑中构建的一幅图,还可以是一个卡通画面,它没有一个具体的位置作为背景。

另一种情况是有具体的定位。这就要引出记忆法中非常重量级的一套方法体系—定位法。定位法是由记忆宫殿法衍生出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也叫定桩法。例如,在记忆法初体验中记忆的莫言的作品和十二星座,《金发婴儿》和《爆炸》联想在“头”上,“头”就是具体的定位;金牛座和帆船联想,“帆船”就是具体的定位。无定位与有定位的关系,和“泛指”与“特指”的关系有些相似。

一、定位法

简单来说,定位法指的是把所记的信息通过联想定位到熟悉的、有序的“位置”上。好比把箭射到箭靶上,“箭”就是新信息,射箭过程就是联想,“箭靶”就是具体“位置”。

定位法包含的方法有:记忆宫殿法、数字定位法、物体定位法、图像定位法等,其核心都需要一个熟悉的“位置”来承载新信息。“位置”是我们回忆提取信息的关键线索,这些位置被叫作“定位桩”或“定位点”。

经常用来承载信息的“定位桩”如下。

(1)熟悉的场景、空间、建筑。

(2)图像、图片。

(3)熟悉的人、物。

(4)熟悉的句子。

(5)数字、字母。

(6)熟悉的事件。

(7)熟悉的其他一切事物。

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

用字母作为定位桩,记忆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字母编码详见“05 英语单词全记牢”中的“第三节 字母组合编码”)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这就是用熟悉的字母来记忆新信息。尝试倒背一遍这七个习惯吧!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联想,比如以“习惯四:双赢思维”举例。

很多初学者会这样联想:弟弟打牌赢了两次,所以记住双赢思维。很明显,这和“双赢思维”的意思完全不吻合,不利于理解。这就是实用记忆法的难点所在,联想时,应该考虑联想的内容和内容本身意思的吻合度,哪怕不是很吻合,至少也不要联想出太多无关的图像,否则会对理解造成干扰。随意联想记忆,会导致实际意义和理解之间有很大冲突。因此,很多不了解记忆法的人看到这样的记忆方式,就会开始排斥记忆法。

所以,要不断训练和总结,大脑中才会产生更多好的联想。

由此,我们还要引出一个认知心理学上的核心概念—心理表征。

二、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心理加工时,在头脑中选一个东西来代表事物本体,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被选中的这个东西就是“心理表征”。

例如,说到“苹果”二字,我们的心理表征就是红红的、圆圆的苹果图像。再如:

是不是和文字转图像的方式有些相似呢?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东西,我们大脑中会反应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或感觉来替代它,这就是心理表征。

回忆线索不等于心理表征

用记忆法可以快速建立起回忆的线索,但并不意味着线索就是心理表征。

比如前面提到的,用字母作为定位桩记住了七个习惯,想到“做事要有利于我的双胞胎弟弟(d),也要有利于我”,就能回忆出“双赢思维”,这是很好的回忆线索,但它不是心理表征。

再用记忆法初体验中的十二星座记忆来举例,比如问你6月22日是什么星座?你的回忆线索是这样的:

刚记忆后,不熟悉时的回忆线索:6月22日→6→勺子→吃螃蟹→巨蟹座。

记忆深刻后的回忆线索:6月22日→巨蟹座。

记忆深刻后,6月22日是巨蟹座的心理表征就搭建牢固了。而“6→勺子→吃螃蟹”这个过程不需要成为心理表征,它只是回忆线索。当别人提到6月底时,你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个时间段是巨蟹座。而不会出现别人说6月,你说吃螃蟹的情况。

所以我们需要的就是能快速形成“心理表征”这个结果,中间的联想只是回忆线索。 而如果联想记忆时画面过于夸张,引入太多无关的画面,就会影响或干扰心理表征的形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响理解。虽然通过夸张手段可以快速记住知识,但这是以牺牲理解为代价的。

比如记忆“道可道,非常道”,你联想为“刀客刀,非常刀”。“刀”就是多余的画面,记忆时,你的大部分注意力就会在“刀”这个画面上,在“道”上分配的注意力就会很少,从而影响了对“道”的心理表征的形成。

“脱桩”

在回忆时,不用通过联想的画面或内容而直接回忆出结果,很多人把它叫作“脱桩”,我习惯用“过河拆桥”来作类比。比如前面记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如果不用字母定位桩回忆,就能快速地背出这七大习惯,说明你已经实现了“脱桩”。能做到“脱桩”背诵,说明对所记内容很熟悉,也有了牢固的心理表征。

通过定位法或记忆宫殿来背知识,在没有“脱桩”前,都要先回忆“定位桩”,再回忆“定位桩”上联想的内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复习几次后,慢慢地就不需要“定位桩”作为回忆线索,相当于跳出了“定位桩”这个“中间商”,直接回忆出所记内容。

如何尽快实现“脱桩”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复习,学以致用,迁移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

万能公式是否真的万能

这部分对“三板斧”都已经做了详细讲解,那么万能公式“简联熟”是否真的能套用在任何记忆法中,记忆任何信息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有时也没有必要用,比如记忆“1234”这种很简单的信息。

下面选几个例子来做拆解,让大家对记忆中的每一步更加清楚。(注:“简联熟”三板斧不一定每次都同时用,有时可能只用一板斧就记住了。)

例1:前面记忆的“双赢思维”

联想:做事要有利于我的双胞胎弟弟(d),也要有利于我。

记忆的拆解过程:

(1)简化:双赢思维→双赢→两个有利于;

(2)图像联想:做事要有利于我的双胞胎弟弟(d),也要有利于我;

(3)以熟记新:定位到了熟悉的字母“d”上。

例2:carpet [ˈkɑːpɪt]n. 地毯

联想:汽车(car)撞到了地毯上的宠物(pet)。

记忆的拆解过程:

(1)简化:car+pet;

(2)图像联想:汽车撞到了地毯上的宠物。

例3:验证码214857

联想:可以不用联想。

记忆的拆解过程:

简化:214(情人节)+857(谐音:打火机)。

例4: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联想:根据本意联想即可。

记忆的拆解过程:

(1)简化:叶子、裙;

(2)图像联想:根据本意联想出画面;

(3)以熟记新:叶子是新信息,裙是熟悉的信息。

(如果“裙子”我们不熟悉,作者就不会把叶子比作裙了。)

让我来试试

写出联想记忆“槑”字的拆解过程。

槑(méi)。

联想:两个呆呆的人被打劫了,但他们身上什么都 有。

(1)简化:

(2)图像联想:

(3)以熟记新:

参考答案

(1)简化:呆+ 呆;

(2)图像联想:两个呆呆的人被打劫了,但他们身上什么都没有;

(3)以熟记新:用熟悉的“没”记忆新的“槑”。 LAv9DAkWvjfnPB7TwmyPghaW3DXXNqDjSJldOz52wPdSiGlJsOd7sB//1zyggP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