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习练无极球当中,练意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说它关键,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意是无极球功法当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可以说如果没有意,无极球功法就失去了它固有的特色。在传统的拳论当中也非常强调练意,并把它摆在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如果没有意念的参与,无极球功法就只是肢体性的时间、空间的运动。可见,意的参与是衡量无极球功法有没有内涵的一个标准。另一方面,因为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历来对意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所以大家在理解中华传统运动养生功法练意时会产生很多说法,也有各自的理解。正因为这种原因,有很多人在练意当中产生很多歧解。所以,准确、客观、科学地把握无极球练意是练好无极球、科学习练无极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习练无极球如何“意专”?
(1)习练无极球要“以理作意,意在形先”。 要明白无极球功法是古圣先贤创造的身心修养智慧,是把大自然的物象内化成借假修真的修炼模式,从而达到优化生命的目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把日月星辰、大地山河、风雨雷电、龙马龟蛇、虎熊鹿兔、树木花草等大自然中事物的圆融内化成无极球功法内涵,日久天长,则自然掌握了内外混化的无极球功法。无极球功法讲究意在先,是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个先,方可濡养身体这个“有”。
(2)习练无极球要“意念造型,气催姿势”。 由于意无形无相、虚无缥缈不好理解,所以在习练无极球时要“意念造型”——仿效大自然的事物,如波涛云涌,形成相应的形象思维,带动气产生律动,催动形体运动。这个意之运用的法则是内功心法——意念造型的实质,就是由心生出的方法。此外,意念制造出这些物象,不在其外在的形象,而在于物象的特征、本性。古人云,写诗要“功夫在诗外”,习练无极球也一样,要悟大自然之事物的理,归拢其性,表达其意,反复揣摩,则必然有一天会豁然贯通无极球习练的真意。意念造型,决定着动作姿势、招法技艺的生发、生机、充实等内功修为。气,是内外之气的混融;如何混融,必须意到;意到,则气之混融运动,会催发出动作姿势;意念造型不同,则动作姿势也不同。
(3)习练无极球要“意发即空,空而不空”。 习练无极球的意念活动,在开始阶段,可通过模拟、想象的方法,在身体外凝聚出气态的点,进而发放之、移动之、虚空混融之。这个点是凭空凝聚、隐现的,虽然并不能看到它的客观存在,但日久天长,凭空运动的意念之点可产生一定的作用,使得自身带动、调动内外之气的能力提升,催动形体的能力强化,转球走圆,自然协调,舒适自然。
(4)习练无极球要“意虚灵明,圆满无碍”。 无极球习练贯穿始终的是意的修炼。意的修炼,是为了抵达“有意若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的境界。
真意,就是《伍柳仙宗》所说的“真意即是虚中之正觉,所谓相知之微意”。在非常宁静的状态下转球走圆,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意识状态的那部分功能就是真意。
只有真意,才能让无极球习练的动作姿势实现一动无有不动,才能在无极球习练过程中,使得内在显得充实沉稳,外在显得飘逸轻灵;行如行云流水,静如安适平和。
(5)习练无极球练“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着。 因为练意的诀窍在“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用意太过便为用力,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古人云:“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为功夫。”其中,尺度还需要习练者自己领会。
总之,“意专”是练好无极球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