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心静

无极球运动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导、气沉丹田,从而达到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内外兼修。

习练无极球,要从心静开始。记得一位中华传统运动养生大师说过:“心静到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唯有心中一片觉明景象。”曾国藩也说过:“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一言以蔽之,静定。静就是收心,就是一念不起,做到无视无听,无思无想,无欲无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正处于一种物我两忘,“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无极球运动形神兼备,性命双修,是在一种澄静的状态下完成的。入静,是习练无极球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练功方法。静由心静到体静,是一个自我修养和提炼心性的过程。

无极球运动以修炼内功为本,以虚静为本体,以清静为极致。所以,“静”贯穿着无极球习练的整个过程。但如何使“静”得以贯穿始终呢?无极球功法的提高,都是从松静松柔上去寻找和体现的。

习练无极球应以静主内为主,由松柔入手。如无静无松神就散了,气就上浮。若习练无极球只是停留在外形的表现上,不体会内在的变化,就无从体悟无极球健身、养生的功效,更谈不上窥探功法的境界了。

无极球的“静”,是看不见的内在神、意、气的中和运动。

人的思维心绪是很难控制的。如果要强行收敛和控制,往往适得其反,越想静越难以静。只有循序渐进,慢慢诱导,耐心感悟,日久方能静下来。人只有在完全入静时,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神、意、气的微妙变化,才能聚神、用意、养心、养气,才能自然流露出外形的静。

“静”在习练无极球中有不同的层次,如安静、平静、宁静、虚静等,每一位无极球习练者由于功夫不同,对“静”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但“静”始终贯穿于中华传统运动养生层次提升的每一个阶段,随着功夫层次的上升,习练者对“静”重要性的认知和体会也不同。能静才能松,能松才能柔,能柔才能刚。

习练无极球如何“心静”?

(1)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性修养是学好无极球的基石。 要敬球、爱球,用恭敬之心去对待无极球的练习;要对传统文化存有恭敬之心;要尊敬老师,虚心学习。只有存恭敬之心,才能使身心静下来。心态决定结果,若抱着一种无所谓、漫不经心、随随便便的态度去习练无极球,是不可能心静气平的。只有身心俱静、心平气和,才能感觉和体悟身体内外的纯净,使气血经络舒畅运行。

(2)从思想上先将心静下来。 通过调心、调身、调息,排除杂念,放松身心,以一球代万念,渐进忘我虚静之状态。在转球走圆过程中,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胯带动身体四肢运动,只有这样才能松静轻灵,动作如行云流水。此时,呼吸平稳、细、匀、深、长,在松静缓慢之中,身心平静,习练完无极球后,满口生津,心平气顺,精气神舒适饱满。

(3)思想意识上要净,无丝毫挂碍,不带固有认识观念和好恶之心去学习。 身心空空荡荡,才悠然自得,应物自然。只有内外通透,无一丝杂念,把无极球圆运动融入自己的生命中,球即是我,我即是球,人球合一,方能在转球走圆中体悟“静”的妙处。

总之,“心静”是练好无极球的首要条件。 tRL+3Tj7w4TcagLfZ+hiWi4xKY+ijNqmJ4jdGVYqnaxDTycIIZNqvVuMTdEGqW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