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古希腊人称之为philosophia,古罗马人沿用之。philosophia本义为“爱智”,举凡天地万物,形上形下,身内身外,无不穷尽其理,以证成包容宇宙万物的整全智慧,是为“爱智之学”。不过,philosophia之名直到公元前5世纪才出现并确立起来,此前的哲学家大多以historia(伊奥尼亚方言为historiē)称呼自己所从事的探究。公元前6世纪早期的伊奥尼亚(尤其是米利都)思想家首先使用historia一词指代一种特定的认知方式(见上“史学部典籍”§1),运用这种认知方式来探究“自然”以及构成“自然”的一切,并对之给出整全的解释,这一探究统称为historia peri phuseos(关于自然的探究)。philosophia一词,据传由稍后活跃于意大利南部的毕达哥拉斯发明,但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柏拉图及其学派的回溯性构建;事实上,恰恰是柏拉图自己从根本上规定了philosophia的性质、地位和界限,促成了philosophia对historia的取代。尽管如此,柏拉图及其学派之所以要选择毕达哥拉斯作为philosophia的“发明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philosophia与historia既相通又有别的精神实质,体现出古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面向。
第欧根尼·拉尔修尝言:“哲学的产生有两个起源,即一方面开始于阿那克西曼德,另一方面则开始于毕达哥拉斯。前者是泰勒斯的学生,毕达哥拉斯则受业于菲瑞居德斯。前一派被称作伊奥尼亚派,因为教导阿那克西曼德的泰勒斯是米利都人,因而也是伊奥尼亚人;后一派从毕达哥拉斯那儿得名意大利派,因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意大利从事爱智活动。”
根据这一经典的区分,结合上述historia与philosophia之间的差别,可以做出如下概括:诞生于东部地区(伊奥尼亚)的historia与诞生于西部地区(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的philosophia,构成早期希腊哲学的两条主线,historia之学或可比拟为“格物之学”,旨在运用人的理性探究事物原理,获取知识以达成智慧,古希腊科学及自然哲学盖源于此学,古希腊史学亦从中化育而出(见上“史学部典籍”§1);而philosophia作为“爱智之学”,旨在探究最高义谛及灵魂之超脱,获取真知以达成智慧。对于historia之格世间万物而致知之学,philosophia或不齿为之或兼蓄并包,此后的哲学家遂以philosophia“爱智之学”囊括两者,而historia则用来专指运用人的理性探究人类社会之过往的“史学”。
古希腊的“哲学”与“史学”有着共通的思想来源,均以荷马史诗与赫西奥德史诗两大传统为其母体,肇端的时期和地区也相仿,同出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奥尼亚地区。“哲学”的诞生虽略早于“史学”,我们仍根据“文史哲”的传统顺序,将“哲学部”列于“史学部”之后。至于“哲学部”所含典籍,也取“哲学”一词的广义,略分四个类目,其一为 “哲学类” ,包括狭义的哲学以及博物学,后者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收集、分类和描述实与哲学对自然的探究息息相关;其二为 “科学类” ,包括数学、和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专门的学科,古希腊科学的萌芽与哲学密不可分,亦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尤其是伊奥尼亚自然哲学家和毕达哥拉斯;其三为 “技术类” ,包括各种术书,例如兵法、农艺、建筑、工程和机械,这些技术往往是对科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其四为 “医学类” ,这个专业学科同样运用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各种疾病或增进身心健康。以下分述《娄卜古典文库》所收这四个类目的典籍。
§2.其一 “哲学类” 。古希腊最早期的哲学家一般统称为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这些哲学家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初至前5世纪末,大多在苏格拉底之前,但其中一些虽比苏格拉底年长而实属同一代人。他们的著作主要以残篇的形式传世,九册 《早期希腊哲学》 收集了这些残篇及相关的古人评述和学说汇纂。两位编者将“前苏格拉底哲学”分作四个阶段:一、早期伊奥尼亚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为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与阿那克西美尼(第二册),以及塞诺芬尼与赫拉克利特(第三册);二、希腊西部地区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为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第四册),以及巴门尼德、芝诺与恩培多克勒(第五册);三、稍晚时期伊奥尼亚的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为阿那克萨戈拉(第六册)、德谟克利特(第七册);四、智术师,其代表人物为普罗塔哥拉与高尔吉亚(第八册),以及智术师安提丰和《双重论证》的作者(第九册)。
《早期希腊哲学》第八册把苏格拉底归入“智术师”群体,堪称引发争议之举。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的历史面貌已无法考其真相,当于苏格拉底的两位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求之。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 柏拉图 (Plato,前427—前347)留下大量著述,被后世奉为最高的哲学经典。 《柏拉图集》 凡十二册,第一册包含的四篇对话录(俗称《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是对哲学家苏格拉底入木三分的刻画,尤为重要;其余十一册除最后一册收录伪作外,多为不朽名著,尤其是《会饮》(第三册)、《巴门尼德》(第四册)、《理想国》(第五、六册)、《泰阿泰德》《智术师》(第七册)、《蒂迈欧》(第九册)诸篇。苏格拉底的另一位弟子 色诺芬 (Xenophon,约前428—前354)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色诺芬集》 第四至七册为其哲学著作,第一册亦包含四篇关于苏格拉底的作品,可与上述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对读;其余三册涉及教育哲学(第五、六册)、政治哲学、经济学(第七册)等多个方面。
柏拉图的高足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世界最渊博的学者。他的存世著作数量庞大, 《亚里士多德集》 凡二十三册,涵盖了古代哲学的各个门类。这些著作根据亚里士多德自己对哲学的划分可分成四个大类:一、工具论即逻辑学(第一至第三册第一篇),共六篇(《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二、理论哲学(第三至十八册),分为1)自然哲学,包括i)物理学(《物理学》《论生灭》《论宇宙》《论天》《天象学》《物理学诸短篇》);ii)生物学(《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论自然诸短篇》《论呼吸》);iii)灵魂学(《论灵魂》);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三、实践哲学(第十九至二十一册),即伦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大伦理学》《论诸善与诸恶》《家政学》)和政治学(《政治学》《雅典政制》);四、创制哲学(第二十二、二十三册),即修辞学(《修辞学》《亚历山大修辞学》《问题集》)和诗学(《诗学》)。
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形成诸多流派,除亚里士多德自己开创的极具学术性的逍遥学派,还有信奉柏拉图主义的柏拉图学园派、由西诺佩(位于黑海)的狄奥根尼(Diogenes of Sinope,约前412—约前324)倡导的犬儒学派(创始者为苏格拉底的弟子雅典人安提斯梯尼)、随萨摩斯岛的伊壁鸠鲁(Epicurus of Samos,前341—前270)命名的伊壁鸠鲁学派、埃利斯的皮浪(Pyrrho of Elis,约前365—前275)创立的皮浪学派(或称怀疑论)、因基提昂(位于塞浦路斯岛)的芝诺(Zeno of Citium,前335—前263)讲学于雅典的画廊而得名的画廊学派(又音译作斯多葛学派),以及由学园派演化而来的新柏拉图主义等,其中尤以伊壁鸠鲁学派、皮浪学派和画廊学派这三家最为重要,它们代表了希腊化时期哲学的主流。
逍遥学派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对宇宙万物有着百科全书式的广泛兴趣,唯独在植物学和医学两方面缺乏著述(现存《亚里士多德集》里的《论植物》系伪作),其继任者 泰奥弗拉斯托斯 (Theophrastus,约前370—前287)亦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除了其他各种学问,还专攻亚氏生疏的植物学,有 《植物研究》和《论植物的生长》 两部专著传世(《泰奥弗拉斯托斯集》第一至五册),在这一领域极有建树,被后人誉为“植物学之父”。 普鲁塔克 (Plutarch,约46—120)的 《道德论丛》 (《普鲁塔克集》之《道德论丛》十六册)洋洋大观,共收入78篇论文,其中多数为道德哲学方面的文章,持论以柏拉图主义为本,也有与画廊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辩难之作(如第十三册上、下及第十四册)。 爱比克泰德 (Epictetes,约50—120)的 《论说集》 意在阐发画廊学派的主张,由其门徒历史学家阿里安记录业师的讲演成书,阿里安还据此缩编成《手册》,对后世影响甚巨(《爱比克泰德集》两册)。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受此影响而作《沉思录》,颇以画廊主义自励。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 (Sextus Empiricus,生活于200年前后)的 《皮浪学说概要》 为古代皮浪学派最重要的文献,《驳逻辑学家》《驳自然哲学家》《驳伦理学家》及《驳教师》则从怀疑论的立场一一驳斥标题里的理论家所持的各种主义和学说(《塞克斯都·恩披里克集》四册)。 普罗提诺 (Plotinus,约205—270)是新柏拉图主义巨擘,被视为古代晚期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弟子波菲力整理了普罗提诺大量的单篇哲学论文,成书六卷,每卷九篇论文,取名 《九章集》 ,卷一论伦理学与美学,卷二论物理学,卷三论宇宙论,卷四论心理学,卷五与卷六论形而上学、逻辑学和认识论(《普罗提诺集》七册)。 第欧根尼·拉尔修 (Diogenes Laertius,生活于3世纪早期)的 《名哲言行录》 与以上著作有所不同,并非倡一家之言的哲学论著,而属于哲学传记(biography)和学说汇纂(doxography),作者从最古老的“七哲”到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统共叙述了八十二位希腊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是哲学传记和学说汇纂这一类型流传至今最重要的文献(《第欧根尼·拉尔修集》两册)。
§3.在罗马,哲学本为舶来品。虽说公元前4世纪就有罗马人接触到希腊哲学,但哲学在罗马却遭到长期抵触,直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知识精英才成功引介希腊哲学尤其是希腊化时期的哲学。这方面卓有成就的三位罗马人是卢克莱修、西塞罗和小塞涅卡。 卢克莱修 (Lucretius,前98—约前55)的 《物性论》 效法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诗人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用史诗诗体和笔法阐发伊壁鸠鲁物理学的庞大体系,系“哲学史诗”这一文体的典范之作(《卢克莱修集》一册)。大约生活于奥古斯都和提比略时期,但生平不可考的 曼尼利乌斯 (Manilius,生卒年份不详)以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为范本,也创作了一部五卷本(未完成)的哲学史诗,名为 《天文学》 ,针锋相对地阐述画廊学派的宇宙论和天文学,并根据不同的星辰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不同影响,详细说明占星术的理论与方法(《曼尼利乌斯集》一册)。
西塞罗 (Cicero,前106—前43年)的《哲学著作集》共包含十部哲学著作(《西塞罗集》第十六至二十一册)。此外,附于《修辞学著作集》的两部作品(《论命运》和《画廊派悖论集》,见“演说部修辞学类”《西塞罗集》第四册),从性质上来说,也应归入哲学类。作为哲学家,西塞罗本人乃折中主义者,持论多反对伊壁鸠鲁派而倾向学园派和画廊派,并无独特的建树,不过他留下的这十二部作品,却是了解希腊化时期各种哲学流派和哲学观点的宝库。其中两部作品属于认识论: 《画廊派悖论集》 (画廊派)和 《学园派哲学》 (学园派和怀疑派);三部作品属于宗教哲学: 《论神性》 (伊壁鸠鲁派、画廊派和学园派)、 《论占卜》 (画廊派)和 《论命运》 (画廊派);五部作品属于道德哲学: 《论至善与极恶》 (伊壁鸠鲁派、画廊派、学园派和逍遥派)、 《图斯库卢姆论辩集》 (画廊派)、 《论老年》《论友谊》《论义务》 (画廊派);两部作品属于政治哲学: 《论共和国》 (逍遥派、学园派)和 《论法律》 (画廊派)。
塞涅卡 (Seneca,约前4—65)的 《道德论说集》 (又名《对话录集》,但这些作品并非对话体),共包含十篇论说文及两部哲学著作(《论恩惠》和《论仁慈》),皆以道德或心理问题为主题,阐发画廊派的哲学主张。此外,由一百二十四封书信组成的二十卷 《道德书简》 ,运用书信体来宣扬画廊派的伦理学思想(另见“文学部书信类”)。他的另一部作品,现存七卷本的《自然问题》并非科学著作,而是从画廊学派的角度探讨 自然问题 ,将各种自然现象按照土、气、火和水四元素归类描述,从中得出符合画廊学派的伦理学观点。
相比之下, 普林尼 (Pliny,23或24—79)的 《博物志》 可谓独树一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古代自然世界百科全书。普林尼并不试图将自然道德化,而是对自然本身充满无比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部37卷本的《博物志》除第1卷为作者自己编纂的目录和征引书目,其余36卷分别讨论:一、宇宙的形成和构造以及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第2卷);二、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地理与人文(第3—6卷);三、人体生理(第7卷);四、动物学,包括陆地动物、海洋动物、鸟类和昆虫(第8—11卷);五、植物学(第12—19卷);六、植物的药物用途(第20—27卷);七、动物的药物用途(第28—32卷);八、金属与石头(第33—37卷),其中包含对石头用于医疗、艺术和建筑诸领域的论述,特别是第35卷对绘画史和第36卷对雕塑史的插叙,分外引人入胜,系古代艺术史的重要文献。
§4.其二 “科学类” 。相传古希腊数学的奠基人是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的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不过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很有争议,因为并无任何早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数学著作传世,欧几里得(约前325—约前250)才是最早有专门著作传世的数学家。实际上,这一传说更多在于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肇端于公元前5世纪末的伊奥尼亚(由泰勒斯代表)和西部希腊(由毕达哥拉斯代表)这两个地区,是从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相同的文化环境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4世纪,数学这门学科在雅典渐趋成熟,随后在亚历山大里亚,古希腊数学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希腊数学著作辑选 》循此时间顺序,遴选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近一千年里最重要的古希腊数学家及其著作,荟为两册。第一册涵盖早期和雅典时期的数学,从泰勒斯至欧几里得,其中还包括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基奥斯的希波克拉底、泰阿泰德、柏拉图、克尼多斯的欧多克索斯、亚里士多德诸人。第二册涵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数学,从阿里斯塔库斯至帕坡斯,其中还包括阿基米德、埃拉托斯特尼斯、阿波罗尼乌斯、亚历山大里亚的赫荣以及狄奥方托斯诸人。
除数学外,古希腊人在物理学、和声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医学等各门具体科学领域都建树颇丰。其中一位代表性的人物是被誉为古代最伟大科学家的 克劳狄乌斯·托勒密 (Ptolemy,约100—178),他的著述涉及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最著名者如《天文学大成》和《地理学纲要》,但这些著作《文库》尚未收入,唯一面世的《 占星术 》(又名《四卷集》)一书虽属占星术,但这种方术在古代被视为一门科学,且作者的意图也恰恰要为占星术提供科学的基础。
§5.其三 “技术类”。“战术家”埃涅阿斯 (Aeneas Tacticus,生活于前4世纪中叶)是古希腊最早的兵法家之一,他的《 守城术 》也是传世最早的兵法著作(《兵法三家集》)。《守城术》原文名《被敌军围城者当如何抵御》,讨论抵御敌军围城的各种方法,并辅之以大量的历史实例。作者是来自于伯罗奔尼撒的一名将军,富有实战经验,该著所论多为作者自己的经验之谈,是古希腊传世最有价值的兵书。三百余年后,一位名叫 阿斯克莱皮奥多托斯 (Asclepiodotus,生活于前1世纪)的画廊派哲学家撰作《 战术 》一书(《兵法三家集》),作者可谓纸上谈兵,从当时的战术手册里取材,整理后如探讨哲学问题一般讲授战术,尤其以古希腊闻名遐迩的作战方式(“方阵”)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最理想的方阵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另一位哲学家,属于柏拉图学派的 奥纳桑德 (Onasander,生活于1世纪)作有 《将领术》 (《兵法三家集》),从多个角度阐述为将之道,包括将领的性格和德性、对士兵心理的掌握、排兵布阵的方法、计谋的使用等。声名显赫的罗马政治家 弗伦提努斯 (Frontinus,约30—104)著有多种技艺论著,包括传世的兵法论著《 战略 》四卷(《弗伦提努斯集》),第一卷论战前战略,第二卷论战中和战后战略,第三卷论围城战略,第四卷辑录为将之道的格言(此卷的真实性存疑)。作者意在收集各种希腊和罗马的军事策略,以供指挥官使用,但实际上此书更类似一本希腊和罗马军事逸闻的汇编。
老加图 不仅是罗马史学的先驱,著有最早的一部散文体史书《史源》(见上“史学部史书类”),还撰写了一系列致用之书,包括农事、医药、法律、战术和演说,其中唯独 《农艺论》 存世(《农书两家集》)。这部《农艺论》由序言和一百七十个短章组成,作者对庄园主如何经营田产、组织农业生产给出一系列的准则和忠告。老加图的《农艺论》之后,还有两部同类著作值得留意。其一是 瓦罗 (Varro,前116—前27)所著对话体 《农艺论》 三卷(《农书两家集》),第一卷泛论农事,第二卷论家畜的养殖,第三卷论家禽、蜜蜂和鱼类的养殖。其二是 科鲁麦拉 (Columella,生活于50年前后)的十二卷《 农艺论 》(《科鲁麦拉集》三册),这是古代世界流传至今最系统的农艺手册,第一卷论农庄的布局和奴隶劳动者的配置,第二卷论耕种,第三至五卷论树艺尤其是葡萄栽培术(单独传世但篇幅较短的《树艺论》可能是这几卷的一个初稿),第六、七卷论家畜的养殖,第八、九卷论家禽、鱼类、蜜蜂的养殖,第十卷论园艺(其余各卷皆用散文体,而此卷改用史诗体,意在仿效维吉尔《农事诗》并补其之缺),第十一卷论田产管理人的职责,以及农艺和园艺年历,第十二卷论田产管理人之妻的职责,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加工工艺以及食物的保存。
罗马建筑家与工程师 维特鲁威 (Vitruvius,生活于公元前1世纪)撰有名著 《建筑论》 (又译《建筑十书》)十卷(《维特鲁威集》两册),第一卷泛论建筑术及建筑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并论城市规划,第二卷论建筑材料,第三、四卷论神庙及各种建筑风格,第五卷论剧场及其音响效果、浴场及其他公共建筑,第六卷论私人建筑,第七卷论内部装潢、马赛克的铺贴、装饰性的墙面抹灰及色彩的使用,第八卷论供水系统,第九卷论与建筑相关的地理、天文和测量等学问,第十卷论各种民用和军用机械。此书系存世唯一一部古代建筑技艺论著,对后世影响巨大。另一位罗马人 弗伦提努斯 ,除传世的《战略》四卷(见上),还留下《 罗马水渠 》两卷(《弗伦提努斯集》),讨论罗马水渠的历史、管理水渠的各种法规、有关水渠质量和供水质量的技术细节等。
§6.其四 “医学类” 。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约前460—前370)被奉为西方“医学之父”,以他的名字流传的医学论文近六十种,统称 《希波克拉底文集》 ,是早期希腊医学最重要的文献集成(《希波克拉底集》十一册)。这些论文大多作于公元前430—前330年间,很难确知其中哪些出自希波克拉底的手笔,哪些由其门徒和追随者所作,不妨看作“希波克拉底学派”医学著作的总汇。这批文献的种类相当驳杂,包含讲演录、教科书、专业论文、笔记及实用手册等,根据性质可分成五类:一、总论医术的著作,例如《古代医学论》;二、症候学著作,例如《预后论》和《预断论》;三、病原学和生理学著作,例如《神圣病论》《呼吸论》《人性论》《摄生论》和《肌肉论》;四、诊疗法著作,例如《气候水土论》《头部外伤论》《外科论》《骨折论》《关节论》和《妇科疾病论》;五、“混杂类”著作,例如《流行病论》七卷及《格言集》。
继希波克拉底之后,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是相隔六百年、生活于“第二智术师时期”的 盖伦 (Galen,129—199)。他一生勤于著述,据说撰写了五百种作品,流传至今也多达一百五十余种、约三百万字,是作品存世数量最大的古希腊语作者。盖伦不仅是医学家,还是哲学家,他的著作除涵盖古代医学的各个方面及对希波克拉底重要论著的评注,也涉及逻辑学和伦理学,甚至还讨论喜剧里的特殊词汇。 《盖伦集》 八册仅选择其中一小部分,有关盖伦的医学体系和方法、四元液论、解剖学、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卫生学、健身法等论题。
活跃于提比略时期的罗马人 凯尔苏斯 (Celsus,生卒年不详)撰写了一部囊括各门技艺的百科全书,涉及农艺、兵法、演说术、医术、哲学和法学,其中仅八卷《 医术 》传世(《凯尔苏斯集》三册),卷一序言部分讨论古希腊医学的发展史,完整地涵盖了从荷马史诗直至凯尔苏斯本人生活的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古希腊医学史文献,序言之后讨论营养学的源起以及医学理论;卷二论病理学和诊疗学;卷三、卷四论特殊疗法;卷五、卷六论药物学;卷七论外科手术;卷八论骨骼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