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中西美学的交互影响

探讨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需要从美学上做出相应的理论辨析:在当前全球多元文化及美学传统的共存与竞争格局中,中华美学精神在其美学学科、美学观念及审美意识等理论层面,是如何进行当代传承的。限于篇幅,本章把论述聚焦于中西美学的相互影响上。

毋庸讳言,中国现代美学是在西方美学的影响下建立起来。今天所用的美学术语,大部分是西方美学术语的中译。我们所传播的美学理论,大部分也源于西方美学家的创造。美学是西方“现代性工程”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性向其他文化的蔓延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也不例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美学只是现代美学的一个版本,如同中国的现代性只是现代性的一部分一样。将现代性视为西方人的独创、将其他文明中的现代性视为西方现代性的影响的产物,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不证自明的常识。但是,如果我们以长远眼光来看,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包华石等一些西方学者发现,西方现代性不是西方人凭空发明的,而是借鉴其他文化的结果,尤其是受到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性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是动态的、交互的,不是在欧洲形成后向全球辐射的。由此,我们评价现代性的标准也应该发生变化,即不应从固定的角度去看现代性,而应该从开放性的角度去看现代性。不是越西方的文明越现代,而是越开放的文明越现代。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8世纪欧洲率先凸显的现代性,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遭遇后现代思潮和当代美术的冲击之后,那种具有激进主义色彩的现代性已经成为历史。因此,尽管我们承认现代性是在欧洲率先凸显出来的,但是这种现代性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十分短暂的阶段。在它之前和之后的情形,都会有所不同。包华石等人关注的是在现代性发生之前或之后的情形,这里关注的是在现代性淡出之后的情形。总体来说,在现代性发生之前,世界文化是交互影响的。在现代性盛行时期,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文化身份得以凸显,世界文化进入西方主导、他方补充的阶段。而在现代性淡出之后的当前,世界文化正重新回到交互影响状态,文化身份逐渐弱化。

由此可见,中西方美学的交流远非单方面的影响,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正如包华石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将‘现代性’看作是不可辩驳的理论,它原来是经过伪饰的东西,它的实际面貌是跨文化的、多彩多样的,只是它的面具是西方式的。” znVIFfvT8oZ0hW8Pad8Nyt6PeIbofwzx8/A8dg6J/uxdXi9mt1Dybs8R2NmLJk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