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评论者们的成就

格林伯格、约翰·伯格、丹托是引导我们理解现代、当代艺术的三位关键人物,他们的理论对人们如何看待现代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格林伯格延续了李格尔(Riegl)、沃尔夫林(Wölfflin)等形式主义理论家的思路,为“形式”的独立性摇旗呐喊。他认为现代主义艺术从大众文化中抽离并保持其艺术专门化的优越地位,依靠的是绘画的“抽象化”与“平面化”。在他看来,写实的、具有叙事性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绘画。在照相机普及的时代,只有致力于结构要素和形式关系探索的艺术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艺术。“平面性”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自觉追求,即作为媒介的绘画拥有其特定的价值。古典主义艺术以艺术之名掩饰了艺术媒介,无意识用非艺术掩盖了艺术本身。现代主义绘画才是真正的“元绘画”,让绘画真正成为绘画本身。格林伯格的理论为现代主义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去除叙事,去除可辨认的对象,去除对空间错觉的追求,也就是去除了绘画的“文学性”。绘画元素的单纯结构、平面化成为绘画本体。这样的创作无疑将艺术家和现实世界置于艺术纯粹性之外,而这也是日后格林伯格受到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评论家抨击的原因所在。

约翰·伯格通过一系列著作对人的观看体系进行了分析,其中《观看之道》最为人所知。前文提到的沃德的著作《观赏之道:如何体验当代艺术》的书名就是在向约翰·伯格致敬。在《观看之道》中,伯格将艺术与政治关联起来论述,认为艺术永远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权力的关系处处影响艺术。例如,照相机的发明让艺术形象的获得不再只为特权阶层独有,“原作”的神话自此开始。拥有“形象”不再代表优越,拥有唯一的“原作”才是身份的体现。女性作为“被观看者”的艺术传统揭示了男女之间关系的不平等,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大量出现在电影、广告等大众媒体中。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评价约翰·伯格: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他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约翰·伯格在“观看”和人类社会的权力关系之间建立联系,为艺术创作与人、与世界的联系重新建立路径。这显然是与格林伯格不同的方向。当然,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依然是站在观者角度对艺术进行的一种分析,而阿瑟·丹托则是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对后现代、当代艺术的创作进行分析。

丹托的艺术哲学三部曲分别是《普通物品的转化》《艺术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和《美的滥用:美学与艺术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对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艺术史发展的回应。丹托指出了后现代、当代艺术的一个关键之处——“表达意义”,而围绕此展开的艺术创作不再需要多少技能,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或艺术品。“艺术世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成了一个极其多元的世界。在这样的艺术世界中,“美”显然不再是艺术家的核心关注点。“除了美,还存在着更广泛的美学特性——但是美是唯一同时具有价值的美学特性……艺术家已经成为哲学家过去做的角色,指引着我们思考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东西。” 如果说格林伯格是现代主义形式美学的建构者,那么丹托则是后现代、当代艺术坚定的拥护者。他对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图2-5)的分析道出了这件作品的创作意图。布里洛盒子是美国超市里的布里洛牌肥皂的包装盒,是最普通的日常商业包装。沃霍尔和他的助手用胶合板制作了盒子,并利用胶印技术将图标和文字印在盒子表面,这个“布里洛盒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并被放置在美术馆中展出。从外观上看,布里洛盒子和超市角落中堆放的包装盒完全一样,但它却成了艺术品。丹托认为,这件作品与杜尚的《泉》一样在向大家提问:什么是艺术?现成品是艺术吗?仿造的现成品是艺术吗?艺术作品一定是艺术家亲手制作的吗?艺术作品可以是一种复制加工吗?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思想的途径如此之多,那么是否需要对自身所处艺术历史背景进行重新审视,对已经存在的艺术规则进行质疑?正如丹托所述:“当艺术品开始像普通物品(如杜尚的臭名昭著的现成品)时,艺术的定义问题就在20世纪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美究竟是一种“趣味”规训下的判断,还是由意义本身带来的感受?评论者的分析和理论为我们回望、理解艺术提供了各种路径,他们也是“书写”艺术历史的人,他们虽然不是艺术的创作者,但的确巨大地影响着艺术的世界。

图2-5 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 1964 oKXoZOVJwAUTC6un+K0MvaHsIGK1eWWMXV+5BPQedqcBQX0GEveYvDDgxKwgaG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