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0 TPA染料衍生物

三苯胺(TPA)及其衍生物由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引入到电致变色材料的结构当中,以获得更加有趣和优异的性能,甚至达到双响应特性。2014年,Jingwei Sun等人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和高对比度力致变色(MC)行为双重响应功能的供体-受体(D-A)十字型共轭发光材料——DMCS-TPA(图3.47) [32] 。DMCS-TPA同时具有AIE效应和高对比度力致变色行为,在87nm处有明显的吸收,并具有多色显示的电致变色特性。研究表明,在发光体中引入电活性组分构成D-A 十字形共轭结构是制备具有MC和EC双重功能材料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设计策略。

图3.47 DMCS-TPA和BMBCP的结构(a);DMCS-TPA在365nm紫外光下经不同处理后的照片(b)

由于与EC阳极材料相比,阴极材料的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该类材料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具有D-A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半导体作为电子商务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A分子内的电荷转移(ICT)相互作用能够实现较低的带隙,通过施加正负电位,可以方便地在基于D-A材料的ECDs中实现多色电致变色。

2016年,Yuan Ling等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由吸电子苯并吡咯烷酮(BDP)组成的双极电致变色材料(图3.48) [33] 。他们选用苯并吡咯烷酮(BDP)作为缺电子单元,构建了低禁带D-A结构分子,通过引入合适的电子给体,该材料可以实现电子给体与受体之间不同的ICT相互作用,使目标发色团的颜色能够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BDP部分的电化学过程中,在负电位下的多色电致变色是由可逆的两步还原引起的。当接受两个电子时,具有类醌结构的BDP单元转变为具有不同芳香共振结构的二离子。因此,通过简单地刻蚀ITO电极,由于BDP的双极性,单层ECD在固定电位下也可以实现可逆的多色电致变色双极性电致变色。这为设计新型高效多色ECD双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3.48 双极性EC材料BDP1 ~BDP6 的化学结构(a);基于双极性BDP的第2 和第3 型ECD的工作原理(b);基于双极性BDP4、BDP5和BDP6的ECD在不同电位下的照片(c)

2017年,De-Cheng Huang等人将三苯胺与紫精结构结合,利用单个小分子融合双极EC行为,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连锁”方法,并合成了两种含醚键的双极性电致变色材料TPA-VIO和TPA-OAQ(图3.49)。通过在TPA中加入阴极EC部分作为电荷俘获层得到的双极ECD相比仅使用TPA的器件,不仅降低了EC过程中的驱动电压和开关时间,而且还显示出将阳极TPA和阴极EC部分所贡献的颜色合并的能力。这提高了含有双极性EC材料的ECD的电化学稳定性和EC性能。这些结果最终证明,在TPA衍生物中加入合适的反EC部分是制备新型ECD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34]

图3.49 双极性材料的颜色变化示意图(a);双极性TPA衍生物的结构(b);电致变色特性和相应的照片(c);极材料的CV图(d) N/Ookj4uI0Fo976++C4j22GBwT8Jm80yIr5Uu8rjiRR/TsIJw/e3LylxE9x+Gb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